4月12日消息(余予)來自臺灣清大的消息顯示,該校材料系林皓武教授透過自行研發(fā)是的噴霧合成法,研發(fā)出穩(wěn)定性極高且自我修復能力的量子點。其產生的單光子亮度更打破世界紀錄,成為室溫條件下最亮的量子光源材料,可望引領未來量子通訊及量子計算應用的重大突破。
據悉,鈣鈦礦量子點是量子光源的明日之星,但其卻穩(wěn)定性不足。林皓武教授指出,比起其他的量子光源,鈣鈦礦量子點可在室溫下實現單光子放光,且具有高量子產率、高色純度等優(yōu)良的光學特性,其近年來在國際材料研究領域受到極大的關注;但其缺點是壽命不長,激發(fā)發(fā)光后只能存活數分鐘,成為應用上難以突破的障礙。
針對鈣鈦礦量子點的穩(wěn)定性問題,林皓武教授研究團隊獨家研發(fā)噴霧合成法,大幅增加兩種溶液的接觸表面積,使其能夠在量子點外表包覆一層均勻的有機保護層,在連續(xù)24小時的高強度激發(fā)下,仍維持高亮度。
林教授指出,用這種噴霧合作成法制備的鈣鈦礦量子光源,只要用其他量子光源約1%的能量激發(fā),它的單光子亮度就能達到每秒900萬光子數,已創(chuàng)下世界紀錄,成為史上最亮的光子源;此外,它的高單光子純度高達98%,兼具高亮度、高純度及高穩(wěn)定度等眾多優(yōu)點。
更令人驚喜的是,林皓武教授表示,以此方式制備的鈣鈦礦量子點還具有獨特的自我修復能力,在極高強度雷射的激發(fā)下遭到損壞、亮度衰煺后,只要休息幾分鐘,就能重新恢復原來的高亮度。
林教授解釋,如果將制備量子點晶體的程序比喻為包水餃,過去科學家一直碰到水餃破皮的問題,有人只好改用不同材料的水餃皮,也有人想辦法把水餃皮包厚一點、或包兩層,“我做的事很簡單,就是不斷改良包水餃的手法。”林教授謙虛地說。
該項重大突破由林皓武指導博士生,以及本校物理系褚志崧副教授、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夏勒(Richard Schaller)教授跨國合作共同完成。
附:量子光源性能比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