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征程 一家年營收不足20億美元的公司,是如何卡蘋果、三星、 華為、高通脖子的

芯片,國之命脈。 這一枚小小的方塊,竟卡住了我國無數尖端行業(yè)的咽喉,成了科技巨頭們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1年,36氪重磅推出《芯征程》系列產業(yè)觀察。本系列將對半導體產業(yè)上下游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深度研究,包括不斷突破摩爾定律極限的制造巨頭、設備供應商、材料供應商、以及芯片設計企業(yè)。希望我們的內容能夠為飽受“缺芯”困擾的中國產業(yè)界提供一些借鑒與參考。 這是36氪《芯征程》系列的第七篇,Enjoy。

從2020年至今,ARM一直處于風口浪尖,先是傳出ARM和ARM中國的換帥風波;后有英偉達官宣收購ARM,這引起全行業(yè)抵抗、不滿。

進入2021年,將整個IT世界攪得不安的ARM,倒是仍不緊不慢、極其有節(jié)奏地接連官宣產品。就在前幾天的5月25日,ARM還發(fā)布3款CPU和3款GPU核心設計,為ARM筆記本、高端手機處理器、智能手表等產品提供新解決方案。

ARM是一家“小公司”,至今年營收不超過20億美元??葾RM又是一家“大公司”,從蘋果到三星,從華為到高通,全球超過90%以上的手機芯片里都有著它的技術,幾乎卡住了全世界的“脖子”。

隨著公司業(yè)務的擴展,如今,ARM的影響力已經先后進入了手機、電腦、數據中心、物聯網、自動駕駛等不同領域,含有ARM技術的芯片累計出貨超過1900億顆,連起來可以繞地球25圈。

本文將回望ARM發(fā)展歷程,看一看這家以賭博機計算機系統(tǒng)起家的公司,是如何發(fā)展為藏身于產品最底層的隱形王者的,又為何會以一再被迫“賣身”,陷入了長久的動蕩之中。

Hello World,I am Arm

1979年,剛剛從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畢業(yè)的赫爾曼·豪澤和克里斯·克里在英國成立了Acorn電腦公司,也就是ARM的前身。

而Acorn成立三年前,比爾·蓋茨成立了微軟,史蒂夫·喬布斯成立了蘋果。這批未來將在IT產業(yè)消費級市場叱咤風云的公司開始登場歷史舞臺。

1982年,BBC播出紀錄片《強大的微處理》后,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這個紀錄片向英國觀眾介紹了電腦時代即將來臨,為了鼓勵民眾學習計算機,BBC想為電腦愛好者推出一款價位適中的英國產設備。

劍橋的Acorn拿下了這個訂單。Acorn將這款為微型電腦命名為BBC Micro。令人意想不到的是,BBC Micro大賣,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電腦設備之一,銷量從預計的1.2萬臺一路瘋漲到150萬臺,BBC Micro還于1984年獲得了英國科學技術桂冠——女王技術獎。

 ?。˙BC Micro)

Acorn一炮而紅,在微型機市場上露了臉。依靠BBC Micro的銷售,Acorn的利潤從1979年的3000英鎊飆升到1983年6月的860萬英鎊。

當時的微型機(個人電腦)跟現在的電腦不可同日而語。

萬維網還沒有出現,它既不能用來實時與人溝通,也無法檢索信息。然而,它卻是人類生產力的一大飛躍。當時,它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文字處理、表格計算工作,還有了早期的編曲軟件、圖像處理軟件等。

Acorn公司所打造的BBC Micro主要面向國內的學校類客戶、電腦愛好者,市場空間不大。

相比之下,商用市場有著更為巨大市場體量與想象空間。當時,IBM推出的第二代微型機在商業(yè)市場混得如魚得水,Acorn見狀蠢蠢欲動,打起了這塊大蛋糕的主意。

Acorn的商業(yè)電腦設計方案需要使用第二代處理器與BBC Micro平臺協同工作,但Acorn認為,BBC Micro上采用的摩斯太克公司6502處理器無法承擔這個重任,但他們也一直沒有找到能接替的芯片。Acorn倒是看上了英特爾的286芯片,可英特爾拒絕合作。

無奈之下,Acorn走上了自研處理器的道路??烧沁@一看似不起眼的決策,拉開了Acorn芯片未來稱霸全球的序幕。

由于資源不足,為避開和英特爾、IBM等巨頭競爭,Acorn選擇了RISC技術路線(精簡指令集),與英特爾主導的x86架構相比,它不僅開發(fā)難度低,而且低成本、低性能、低功耗。

1983年10月,ARM正式啟動芯片研發(fā)。經過18個月的研發(fā)測試,Acorn在芯片代工廠VLSI公司生產出第一塊使用RISC指令集的ARM芯片,這個“ARM”不是ARM公司,而是Acorn RISC Machine的首字母縮寫。

1985年4月26日下午3點,第一批ARM芯片投入到開發(fā)系統(tǒng),屏幕上出現了“Hello World,I am Arm”字樣,全球第一款商業(yè)RISC處理器ARM1成功運行了。

最初,這款ARM1芯片主要用途是作為BBC Micro的協處理器運行芯片開發(fā)所需的仿真軟件,也被用于支持芯片(VIDC, IOC, MEMC)的開發(fā),和加速ARM2開發(fā)時所用到的CAD軟件。

芯片的成功讓Acron研發(fā)團隊鼓足了信心,繼續(xù)朝著商業(yè)化的路徑努力。

然而,誰也沒想到,在處理器芯片研發(fā)成功前一年,家用電腦市場突然崩潰,家用電子游戲機和家用電腦公司Atari(雅達利)被出售,蘋果電腦瀕臨破產,Acorn的日子也很不好過。

在此之前,由于供應商產能供藝不足,Acorn一直都被產能問題困擾,如1983年Acorn拿下30萬份訂單,供應商卻只供給了3萬臺機器。好不容易到1994年供應商產能上來了,家用電腦市場崩潰,銷量驟減,Acorn一下子堆積了25萬臺機器。

同期,Acorn還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處理器研發(fā)工作,Acorn出現嚴重的現金流問題。

1985年,Acorn不得不以1200萬英鎊低價將一半的股權轉讓給意大利的Olivetti電腦公司,用以償還債務。

歸于Olivetti旗下后,Acorn宣布停止美國市場的銷售,并將剩余的美版BBC微電腦都賣了墨西哥的一家公司。

到1990年,蘋果要給代號為Newton的項目尋找低功耗處理器。這款產品的設定是全球第一款平板電腦,對產品耗電量、成本、全靜態(tài)操作等性能要求較高,Acorn的ARM處理器是市面上僅有的能滿足蘋果要求的芯片。

 ?。∟ewton)

但ARM處理器仍有一些不足,如Acorn ARM沒有這款產品所需的集成內存管理單元,且Acorn公司無法憑一己之力將這一功能集成進ARM處理器。于是,蘋果決定和Acorn成立一家新公司,合作開發(fā)ARM處理器。

11月27日,蘋果出資150萬英鎊,Acorn以150萬英鎊的知識產權和12名工程師入股,芯片廠商VLSI出資25萬英鎊,成立了ARM公司——自此,ARM正式從Acron電腦中剝離出來,成為了一家獨立芯片公司。

不過,由于想法太過超前,且當時喬布斯也不在蘋果公司,這款采用了ARM6的Newton Message Pad市場反響并不好,1993年問世,1997年便停產。

在很長一段時間,ARM的姿態(tài)都弱小而無助,在追求高性能的電腦市場,ARM的RICS架構的產品并無優(yōu)勢,產品性能遠不能和英特爾相提并論。

獨占手機市場鰲頭

真正讓ARM在市場上站穩(wěn)腳跟的,是移動智能設備的發(fā)展。

英特爾憑借高性能的x86處理器在PC市場獨占鰲頭,ARM的產品難以望其項背。但在移動設備市場,這個優(yōu)勢反而成了劣勢。

移動設備看重功耗和續(xù)航能力,英特爾x86架構高功耗優(yōu)勢成了快速掉電劣勢。ARM架構低功耗、高續(xù)航的好處顯現了出來。

ARM在手機領域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3年-2006年,在IP授權商業(yè)模式之下,ARM的RISC處理器逐漸被大量芯片廠商、手機公司采用。

1993年,ARM推出了全新的ARM7處理器核心。ARM過往產品的壞運氣仿佛都是在為這款產品蓄力?;贏RM7的ARM7-TDMI成為明星作品,這款產品基于32位微處理器,搭載了Thumb指令集,將代碼密度提升了35%,內存占用僅和16位處理器相當。

同年,意識到不能僅依靠個別產品發(fā)展后,ARM提出IP授權的商業(yè)模式:ARM只向客戶提供處理器授權,不直接提供芯片產品;芯片生產廠商可通過支付前期許可費和后期生產芯片的專利使用費,獲得ARM處理器的授權。

ARM所提供的業(yè)務簡單來說,就是對外銷售芯片設計圖紙。蘋果、三星、高通、華為、聯發(fā)科這些芯片公司將ARM的圖紙買回來,再添加上自己的修改設計,從而打造出自己的芯片。

其IP授權有三種,架構授權、POP(processor optimization pack,處理器優(yōu)化包)、處理器使用授權。

架構授權授權指合作廠商可以根據ARM架構,自行設計處理器;

POP指ARM會為合作廠商提供優(yōu)化后的處理器,方便客戶在特定工藝下設計、生產出性能有保證的處理器;

處理器使用授權則是指廠商不能更改原有設計,只能調整產品頻率、功耗等,自由度較低。

比起英特爾全包、封閉式的產品邏輯,ARM只做底層ISA的設計,給手機廠商、芯片廠商足夠的自由度,讓他們根據需求自行設計產品。對于蘋果、三星等一線品牌而言,優(yōu)化芯片設計、突出手機特性是優(yōu)化手機性能的一大必然追求,ARM這一舉動可謂正得其心。

這個模式讓ARM的指令集迅速在手機市場鋪開。

德州儀器率先用這款處理器打造了一款芯片,這驗證了ARM IP授權商業(yè)模式的可行性,也為ARM產品作了背書。

到1994年,德州儀器還說服下游客戶諾基亞上船。通過與諾基亞合作,ARM還發(fā)明出了16位的Thumb指令集。諾基亞當年采用了ARM架構的6110手機,成為第一部采用ARM處理器的GSM手機。

這款手機也是ARM IP授權在消費電子領域推廣的開始。

此后,高通、飛思卡爾、DEC等公司相繼加入ARM-7的授權陣營,得到授權的公司數量超過170家,使用ARM-7的芯片數量超過100億顆,ARM-7成為ARM在移動處理器的旗艦系列。

1995年,ARM7還引起服務器領域處理器巨頭DEC的關注,DEC在ARM授權基礎上,設計出新的處理器架構Strong ARM,并于次年2月發(fā)布了SA110處理器。

DEC的幫助讓ARM處理器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這顆160MHz、DMIPS為185的處理器,功耗還不足500mW,引起工業(yè)界和學術界對ARM的關注。

1997,DEC被英特爾收購,英特爾獲得Strong ARM的使用權和ARM的相應授權,并將其發(fā)展為旗下RISC處理器產品線,用于黑莓、Palm Treo和摩托羅拉Q系列手機中;英特爾還將Strong ARM升級為XScale,并為之生產配套芯片,為ARM處理器發(fā)展添磚加瓦。

值得一提的是,ARM8趕上了Strong ARM的發(fā)布,ARM10則趕上了XScale的發(fā)布,兩款芯片效果并不好。倒是1997年發(fā)布的ARM9,標志著ARM處理器正式進入微處理器領域,成為ARM的里程碑式產品。

短時間看,ARM公司并未獲得任何好處,但英特爾放棄其ARM架構產品后,這片DEC和英特爾打下的江山,最終還是落到了ARM公司手上。

1998年4月17日,ARM在英國倫敦證交所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行價為每股5.75英鎊(納斯達克發(fā)行價為29.17美元),市值達到2.64億英鎊。僅僅一年半后,ARM就登上了倫敦證交所富時100指數。

第二階段,則是2006年之后,隨著智能手機和谷歌安卓系統(tǒng)的發(fā)展,ARM越發(fā)強大,最終壟斷了整個手機市場。

從2005年開始,ARM對產品進行了進一步細化。

ARM意識到除了ARM9的高端處理器市場以外,還有低成本低功耗的微控制器市場,提出了Cortex產品線,并將處理器架構分為面向高性能的Cortex-A、面向實時控制場景的 Cortex-R,以及面向微控制器市場的 Cortex-M,產品進一步細化。

2006年,英特爾放棄移動芯片業(yè)務,從此再未在手機領域處理器架構之爭中掀起水花。

當年,英特爾遭遇危機,業(yè)績墜入低谷,PC端業(yè)務遭遇老對手AMD的猛烈攻擊。為守住PC市場,英特爾時任CEO貝瑞特決定放棄移動芯片市場,英特爾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裁員,砍掉了當時看起來并不賺錢的移動通信業(yè)務,并于6月將XScale其通信及應用處理器業(yè)務出售給Marvell公司。

2007年,蘋果發(fā)布的跨時代產品iPhone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第一代iPhone采用了ARM設計、三星制造的芯片。次年,谷歌推出的Android(安卓)系統(tǒng),也是基于ARM指令集的。

全球兩大手機操作系統(tǒng)IOS和Android都基于ARM指令集設計,這將全球軟件應用廠商都和ARM指令集綁定起來。ARM在手機領域擁有了絕對的生態(tài)優(yōu)勢。蘋果、高通、英偉達、微軟、亞馬遜、Ampere Computing、華為等客戶都是ARM陣營一員。

等英特爾2008年穩(wěn)固好PC市場,想通過Intel Bonnell微處理器架構開發(fā)Atom重啟移動芯片市場時,已經錯過了時間窗口期。

到2011年,ARM在手機市場上的份額已經超過90%,顛覆了英特爾一家獨大的處理器市場格局。

2016年,英特爾徹底關閉Atom生產線;2019年,隨著高通和蘋果的和解,英特爾將5G業(yè)務賣給蘋果,徹底退出了移動基帶市場。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ARM靠收取授權費為生,雖然它在手機領域市場占比較高,但全球手機市場幾乎陷入增長停滯狀態(tài),ARM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

ARM最早盯上的是PC市場。

2010年,英特爾入侵手機領域時,原本覺得可以和平相處的ARM覺得有被冒犯到,開始反向進軍PC市場。

ARM公司前總裁Tudor Brown表示:“英特爾公司想通吃電腦和手機兩塊市場,我們要說NO!為什么它進入我的地盤,我就不能直接跑到PC市場上去呢?

英特爾在芯片研發(fā)、設計、制造上一條龍的強勢地位,給各環(huán)節(jié)公司造成壓力。當ARM CEO Warren East放話“希望能在未來的12個月內,在服務器市場看到一些我們的東西”后,傳統(tǒng)、封閉的PC生態(tài)圈被拉開了一個口子,ARM吸引了IBM、戴爾等計算機廠商的目光。

踏出和ARM合作第一步的是微軟。

采用ARM架構的蘋果iPad大火后,微軟就對平板電腦這個產品種類覬覦不已。

2011年,微軟在CES展會上推出基于32位Arm架構的PC操作系統(tǒng)Windows RT操作系統(tǒng);次年6月,微軟在洛杉哥發(fā)布了搭載了Windows RT操作系統(tǒng)Surface RT,一款融合了筆記本電腦和平板形態(tài)的產品。

 ?。⊿urface RT)

由于上層軟件生態(tài)原因,該產品只能下載微軟應用商店中的程序,無法運行傳統(tǒng)的Windows exe應用程序,因為這些軟件以x86架構為基礎研發(fā)的,無法適配ARM架構。

“磚頭”電腦顯然不會引起客戶關注,Surface RT產品只發(fā)布了兩代就停產了。

微軟因此虧損了9億美元。但這并未阻止微軟躍躍欲試的心情。

到2016年,微軟開始了向ARM轉向的第二次嘗試,宣布Windows 10將全面支持 ARM 生態(tài)系統(tǒng)。

相比上一次,此時的微軟已經不這么極端,Windows 10能通過模擬器運行Win32程序,讓電腦買家有軟件產品可用,不過Windows 10并不支持運行64位程序的軟件。2017年推出的華碩 NovaGo 和惠普 ENVY X2就是基于高通驍龍835平臺的 Windows 10產品,這兩款產品電池續(xù)航能超過一整天。

Windows 10成功與ARM相結合,ARM取得進入PC市場的階段性勝利。

這邊,ARM也沒閑著。2018年,Arm推出號稱“媲美低壓版酷睿i5"的 Cortex-A76核心。高通還基于此芯片推出驍龍8cx處理器,并聯合了聯想、惠普等電腦行業(yè)巨頭打造出了“Always Connect PC”這一新的電腦品類,不過叫好不叫座。

雖然ARM在操作系統(tǒng)、芯片、電腦廠商上都做足了準備,可不出現一款強有力的產品,整個行業(yè)對ARM架構能推出高性能芯片這件事仍有所遲疑。

2020年,蘋果M1芯片和基于M1的Macbook,讓全行業(yè)看到了ARM架構做高性能芯片潛力。

 ?。∕1芯片)

和微軟不同,在嘗試ARM這件事上,微軟的態(tài)度是不斷嘗試、不放棄、兩邊游離;蘋果的態(tài)度則是研究多年、要一擊必中。

從2010年發(fā)布的第一款iPad開始,蘋果就開始在iPad和iPhone 4上使用自研芯片A4處理器。也是從這時開始,蘋果開始了對ARM架構的自主設計、研發(fā)。

這意味著,到令業(yè)內人士震驚的M1芯片出來,蘋果用了整整10年時間研究和研發(fā)ARM架構。

搭載了M1芯片的Macbook,續(xù)航能力可達無線上網15小時。根據蘋果公布的測試數據,基于ARM架構的M1的性能,已超越英特爾的高階i9處理器。

英特爾之所以在PC市場風頭無兩,是因為軟件層面的操作系統(tǒng)和上層應用軟件都是基于x86架構研發(fā)的,在ARM架構上運行會出現適應不佳的情況。

蘋果M1電腦發(fā)布前不久,ARM還推出了它決心征戰(zhàn)PC市場的產品Cortex-X1核心,一改以往ARM核心IP均衡PPA的設計哲學,犧牲了芯片面積與功耗,更多專攻性能的核心。

同年12月,微軟再次在推進ARM的路上跑起來,推出能兼容64位x86應用的基于ARM架構的Windows 10操作系統(tǒng)。Surface Pro X等使用ARM架構處理器的設備,將正式支持包括ARM32、ARM64、x86和x64在內的完整代碼體系。

而ARM 的Cortex-X1核心和微軟在操作系統(tǒng)上的動作意味著,從2012年就開始的基于ARM架構Windows設備在軟件兼容性、實用性上的不足,可以補足了。

ARM耕耘多年的PC市場,終于可以看到曙光。

在PC市場之外,數據中心也是ARM覬覦已久的領域。

從2011年開始,ARM公司就嘗試進入服務器市場,Cavium、高通、AMD、華芯通半導體等國內外公司都曾和ARM合作進軍服務器市場,都以失敗告終。

Cavium的ARMv8服務器芯片ThunderX(2014年面世)有低負載卻高功耗的問題;高通Centriq 2400服務器(2017年面世)出貨僅半年,高通就退出了服務器市場;AMD的Opteron A1100服務器(2014年面世)反響平平;華芯通半導體推出升龍4800(2018年面世),但高通退出服務器市場后,這家高通投資的公司就關門了。

接連的打擊并沒有讓ARM放棄該市場,2018年,ARM首次推出面向這些數據中心的專門IP——面向云到邊緣基礎設施產品Neoverse,開始了面向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第二次進軍。

此后,不少面向基礎設施市場的芯片設計企業(yè)基于Neoverse推出芯片產品,云計算廠商也開始推出基于ARM架構的自研芯片。亞馬遜云AWS推出Graviton處理器(2018年推出),華為云推出“Hi1620”的ARM服務器計算芯片(2018年推出),也就是鯤鵬920的ARM服務器芯片。2020年年底,據彭博社援引內部人士消息,微軟也正在籌備用于 Azure 云服務器上的ARM 芯片

不過10多年來,英特爾幾乎是全球服務器市場的唯一CPU供應商,其市場份額長期超過90%。AMD的EPYC(霄龍)服務器芯片讓英特爾市場下降,但AMD采用的也是x86架構。

AMR若想在服務器市場有所發(fā)展,仍需補足生態(tài)空缺。

除移動設備、服務器以外,ARM也將物聯網看作未來大有所為的發(fā)展空間。

物聯網應用需要低成本、低功耗的芯片,Arm架構低功耗特性與物聯網市場的需求非常契合。軟銀收購孫正義花320億美元收購ARM,也正是看中其在物聯網領域的發(fā)展空間。

ARM 2013年就有物聯網事業(yè)部了,當年8月,ARM就收購了曾領導低成本、低功耗設備標準6LoWPAN制定芬蘭物聯網軟件創(chuàng)業(yè)公司Sensinode,在物聯網市場布局。

到2018年,Arm布局物聯網的步伐開始加快,收購和產品發(fā)布同步推進:6月收購物聯網連接管理技術公司Stream Technologies;8月收購數據分析公司Treasure Data,獲得連接管理的能力和 匯總、解析大量第三方分散、孤立數據的能力。當年,ARM還接連發(fā)布了Pelion物聯網平臺和物聯網操作系統(tǒng)Mbed Linux OS,形成了完整的芯片IP、操作系統(tǒng)、云平臺服務的產品體系。

Arm公司2017年的一份PPT顯示,基于Arm架構設計的物聯網設備控制器達90%,占有率較高。

不過,ARM在物聯網領域的發(fā)展也并不順暢。物聯網市場的發(fā)展速度并不像想象中的快,市場難以一下子做大。孫正義曾預計,到2025年,物聯網市場的規(guī)模將達到11萬億美元,但IDC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guī)模也才1.36萬億美元。

此外,同指令集架構的RISC-V虎視眈眈,其開源特性和架構優(yōu)勢,讓很多行業(yè)人士覺得,它可以在AIoT時代大有作為。RISC-V的領先廠商SiFive和IP廠商CEVA合作,開發(fā)面向智能家居、汽車、機器人、安保、增強現實、工業(yè)和物聯等一系列邊緣智能SoC。這正是ARM所物聯網所聚焦的領域。

自動駕駛領域是ARM進入最晚的領域。2018年12月,ARM才正式宣布進入自動駕駛領域。

到如今,高通、德州儀器、 恩智浦、瑞薩等基于 ARM 發(fā)布的多款芯片亦在車機芯片中大量落地。

ARM預計,到2029年,能參與的市場空間將達到2320億美元,而目前收入不到20億美元的ARM,離天花板還有著無盡的空間。

動蕩之中的ARM

ARM的表現沒有人讓孫正義滿意。

2017-2019年,ARM營收分別為18.31億美元、18.36億美元和18.98億美元,增長微乎其微。

由于ARM已經退市,難以看到其2020年營收,而2020 AMD、英偉達、英特爾的營收則分別為97.6億、166.75億、779億美元,差距甚遠。

為收購ARM,孫正義曾接連拋售阿里、GungHo、Supercell這些公司的控股,讓ARM于2016年9月6日從倫敦證券交易所退市,完成私有化。

然而,僅四年之后,2020年9月,軟銀再次宣稱即將賣出ARM公司,英偉達宣布接手。此時孫正義對ARM的態(tài)度,已經從考慮了10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變成急于脫手。值得一提的是,該交易并不包括ARM的物聯網服務事業(yè)群。

單從英偉達和ARM看,這樁買賣實在是個不錯的交易。

ARM采用的是IP授權模式,這意味著,若無法拓展到其他市場,只在市場空間已停滯多年的手機、個人電腦市場發(fā)展,ARM的營收將一直呈現這種小而美、增長幾乎為零的現狀。

英偉達強于GPU,目前數據中心常用英特爾的CPU加英偉達GPU的解決方案。ARM強于CPU架構,一旦英偉達收購ARM,就可以同時擁有CPU和GPU的能力,二者結合后,ARM可以更好地進入數據中心市場。

不過,這一合作目前阻力重重,ARM今日成就和它中立的身份不無關系。ARM全球業(yè)務涉及將近500多家大型企業(yè),一旦被收購,存在英偉達為拿下芯片市場份額打壓競爭對手的風險;哪怕沒有此類行動,英偉達提前獲得ARM的最新架構產品,也足以讓競對們失去先機。

蘋果、高通等美企曾聯合起來向美國監(jiān)管部門施壓,華為等中企也向國內監(jiān)管部門提出否決英偉達收購案的消息。英國政府也表態(tài),會對這項收購案進行審核。

不過5月26日據外媒theRegister報道,ARM公司在英偉達交易完成之前,已經實行了招聘凍結,并取消了每年支付給員工的福利津貼,做足了等待收購姿態(tài)。

而ARM可能對這個收購案產生影響的是,ARM和安謀中國之間的爭端。

安謀中國(Arm China,以下簡稱ARM中國)成立于2018年,是中方投資人和軟銀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中方控股51%,其中厚樸投資擁有中方資本35%的股權,吳雄昂持股16%;外方持股49%, Arm占47.33%的外資股權。

ARM中國成立后就表示“專注中國市場,做中國的核心技術”,注重自主研發(fā)基于ARM架構技術的IP與標準,通過研發(fā)更符合中國客戶需求的IP,提供更貼近客戶的本土化支持和服務。

三年以來,ARM中國陸續(xù)推出4款IP產品——“周易”AIPU、“星辰”處理器、“山海”信息安全解決方案和“玲瓏”i3/i5 ISP處理器。

但2020年6月10日,ARM發(fā)媒體聲明稿,表示聯合大股東厚樸投資,以危害公司利益為名,罷免吳雄昂安謀中國CEO一職。次日,ARM中國發(fā)聲明表示ARM的指控莫須有,罷免程序不具合法性,吳雄昂繼續(xù)擔任CEO一職領導公司。上演了一出換帥鬧劇。

 ?。ˋRM 中國公開信)

7月28日,ARM中國還在官方公眾號發(fā)布了一則附有公司員工簽名的聯名信,力挺吳雄昂。

 ?。ˋRM中國公眾號發(fā)布的聯名書)

ARM曾連續(xù)派遣三名高管接替吳雄昂的位置。今年4月,彭博社曾報道有知情人士表示,吳雄昂將起訴這三名高管,要求他們歸還公司財產,旨在將ARM中國控制權保留在現任CEO吳雄昂手中。不過到目前為止,并未看到和此次訴訟相關消息。

中國市場對ARM很重要,2018年中國市場占據ARM整體銷售額的五分之一;而2019年ARM中國年增長近50%,占ARM全球IP業(yè)務的27%。這個增長態(tài)勢和營收增長幾乎為零的ARM公司相比,可謂是難得的活水。ARM中國也很難脫離ARM發(fā)展,畢竟,ARM中國的底層技術基因是總公司的產品。

目前,ARM和ARM中國的合作交流仍在繼續(xù)。

36氪了解到,ARM中國的工作仍在繼續(xù)推進。對于此事,吳雄昂對員工的回復是“這是工作股東層面的事情,公司股東會解決”,而ARM和ARM中國的員工也仍在進行正常的技術交流。

無論是收并購,還是換帥風波,事情要解決,公司也要繼續(xù)發(fā)展。

進入2021年后,ARM可謂是極其規(guī)律地更新著最大的變化。

先是在3月,ARM發(fā)布v9指令集,取代了已更新10年的v8;緊接著,4月,ARM基于v9發(fā)布了面向數據中心IP的“ARM Neoverse N2”;就在前幾天的5月25日,ARM還發(fā)布3款CPU和3款GPU核心設計,為ARM筆記本、高端手機處理器、智能手表等產品提供新解決方案。

縱觀ARM發(fā)展,從賭博機系統(tǒng)到眾多產品的底層基礎,幾經收購,ARM做底層架構的內核從不曾改變,時代機遇、多年籌謀、生態(tài)建構成就了如今的ARM。

如今,ARM所屬前途未卜,但ARM架構入駐除手機以外其他領域,和x86架構對壘的態(tài)勢卻不會改變。

參考資料:

ARM起源史:一家英國小公司如何發(fā)明了ARM并改變了世界,機器之心

ARM 成長史:殺出奇才輩出的七十年代,虎嗅

Arm高性能之路:從全軍覆沒,到重整旗鼓,電子工程專輯

Arm的十年PC征程,和微軟的“曖昧”,電子工程專輯

Arm的物聯網野望與危機,愛集微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06-02
芯征程 一家年營收不足20億美元的公司,是如何卡蘋果、三星、 華為、高通脖子的
芯征程 一家年營收不足20億美元的公司,是如何卡蘋果、三星、 華為、高通脖子的,芯片,國之命脈。 這一枚小小的方塊,竟卡住了我國無數尖端行業(yè)的咽喉,成了科技巨頭們的阿喀琉斯之踵。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