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入局:成立離子阱實驗室 預計五年內推出5-10位元開源、可編碼離子阱量子電腦

12月13日消息(余予)近幾年來,隨著量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全球各國紛紛布局,投入大量資源用于量子科技研發(fā),以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圍繞這一技術的全球競爭加速明顯。

從鴻海集團官網獲悉,日前,鴻海研究院攜手臺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xié)會合作舉辦“NExT Forum 量子計算論壇”,論壇邀請AWS、Quantinuum、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等全球知名離子阱技術專家以及量子計算產業(yè)領袖線上與會,分享量子科技發(fā)展現(xiàn)況與未來趨勢,擴大國內對于量子運算研究的關注,從而帶動臺灣量子科技產業(yè)的整體發(fā)展。

論壇上,鴻海研究院宣布成立離子阱實驗室。同時表示,隨著離子阱實驗室的成立,未來將結合鴻??萍技瘓F在半導體、資通訊和精密制造的能力,開發(fā)離子阱晶片、積體光學,以及先進集成電路等核心硬體設施,由量子計算研究所主導開發(fā)量子編譯器,并尋求業(yè)界合作,預計在5年內推出5到10位元開源、可編程的離子阱量子電腦,以供臺灣社群教學訓練用。

鴻海研究院咨詢委員、臺灣大學–IBM量子電腦中心主任張慶瑞表示,目前量子科技在技術發(fā)展上可分成幾個重要領域,包括IBM推動的超導位元,以及Quantinuum、IonQ推動的離子阱技術,鴻海研究院在評估人力、物力及可能性的發(fā)展后,將投入離子阱的發(fā)展,期許集結臺灣關鍵人才資源,整合硅島的基礎,往量子科技的未來前進,建立臺灣的基礎研發(fā)能量及離子阱量子電腦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期許未來能像半導體產業(yè)一樣,在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鴻??萍技瘓F董事長、鴻海研究院院長劉揚偉指出,隨著電腦硬體增長幅度的趨緩及傳統(tǒng)電腦的計算能力趨近飽和,為把握量子計算技術發(fā)展契機,鴻海研究院將創(chuàng)下全臺業(yè)界之先,成立首座離子阱實驗室,并邀請多名專家共同參與籌辦。

同時,他表示,臺灣擁有全球頂尖半導體產業(yè),可以加速量子電腦硬體的研發(fā),以盡早趕上國際前瞻技術。透過首座離子阱實驗室的成立,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將積極培養(yǎng)臺灣在量子科技方面的人才,期許能成功延續(xù)臺灣在半導體的產業(yè)優(yōu)勢,再創(chuàng)下奇跡。

據悉,此前臺灣行政部門表示,“科技部”與“中研院”、“經濟部”等將跨部門合作,預計5年內總投入約新臺幣80億元(2.9億美元),引導產學研界共同加入量子科技的研發(fā),構建產業(yè)合作的平臺,以應對國際競爭及促進產學交流。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12-13
鴻海集團入局:成立離子阱實驗室 預計五年內推出5-10位元開源、可編碼離子阱量子電腦
鴻海集團入局:成立離子阱實驗室 預計五年內推出5-10位元開源、可編碼離子阱量子電腦,C114訊 12月13日消息(余予)近幾年來,隨著量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全球各國紛紛布局,投入大量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