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電信賴世能:破解鋰電安全困局,“翼安能”助力通信業(yè)擁抱低碳

4月1日消息(水易)一直以來,信息通信行業(yè)是能耗大戶,數據中心、通信機房、基站機房還有眾多邊緣節(jié)點都在消耗大量電能。與此同時,出于業(yè)務連續(xù)性的考量,機房供電系統(tǒng)一直有配置后備電池的歷史延續(xù),屬于運營商的“特有資源稟賦”,而這也帶來了一定的能耗負擔。

同時,隨著國家“雙碳”戰(zhàn)略的實施,運營商有責任大力發(fā)展新能源和儲能節(jié)能。作為信息通信領域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中國電信貫徹綠色發(fā)展理念,實施“云改數轉”戰(zhàn)略,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云網融合基礎設施,賦能各行業(yè)數字化轉型。

在此背景下,中國電信研究院承接新能源和儲能節(jié)能的研究支撐工作,同時在中國電信集團打造科技型企業(yè)的愿景目標下,歷時三年,發(fā)布中國電信品牌的安全鋰電儲能產品“翼安能”。

其實,鋰電池的優(yōu)勢一直很突出,非常適合用于電網削峰填谷儲能,利用峰谷電價政策實現綠色節(jié)能的目標,但是火災隱患是鋰電池最大的痛點,達不到電信級安全要求,因此運營商在通信機房基本沒有規(guī)模應用鋰電池。那么翼安能是如何破解這一困局,實現鋰電的綠色安全?中國電信研究院動力與能源資深專家賴世能在接受C114專訪時進行了解讀。

自主研發(fā),破解鋰電安全困局

如前文所述,鋰電池優(yōu)點突出,但存在消防安全隱患是其最大痛點,而且屬于一票否決的缺點。賴世能介紹,這一缺點在2021年造成了兩個儲能站發(fā)生重大火災。而對于通信機房而言,安全要求更高,因此存在消防隱患短板的鋰電池難以放心應用在通信機房內。

為此,中國電信研究院以徹底解決鋰電池消防安全隱患為切入點,打造一款滿足電信級消防安全要求的通信用鋰電儲能產品。歷時三年,翼安能安全鋰電池儲能產品應運而生。

賴世能指出,翼安能在設計時,采用了甚早期發(fā)現、甚早期控溫的技術理念,充分應用消防燃燒學的基本原理,對燃燒三要素(高溫熱源、可燃物、助燃物)中的高溫熱源和助燃物采取措施。

在理論基礎之上,創(chuàng)新設計液體溫度控制方案,以無毒、絕緣、耐高溫的液體,浸沒電芯,隔絕氧氣,并在液泵的驅動下,使液體循環(huán),保障電芯溫度處于安全的范圍內,使得發(fā)生熱失控的電芯始終處于不起火的安全狀態(tài)。大量測試和實踐證明,這個技術思路是完全行得通的。

同時專門設計了DC/DC雙向變換電路,實現了對電芯充放電的精確管控,大幅減少(消除)了電芯出現熱失控的概率。賴世能表示,該產品是業(yè)界首創(chuàng),并通過了權威檢測機構賽寶實驗室的安全檢測,安全性能、電氣性能完全符合電信級要求。

綠色友好,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安全零起火是翼安能的核心特點,但不止于此。賴世能指出,在通信行業(yè)電費每年增長超10%的嚴峻形勢下,翼安能在通信局站開展削峰填谷儲能應用,每年可節(jié)省30%-40%電費,助力推進中國電信“1236”綠色低碳行動的同時,更有望成為我國通信行業(yè)發(fā)展新能源和分布式儲能的關鍵設備。

與此同時,和傳統(tǒng)鉛酸蓄電池相比,翼安能具有重量輕、體積小、耐高溫、易安裝等特點,可大大減少對機房占用面積、承重、空調制冷等要求。在賴世能看來,翼安能是一種高安全、高節(jié)能率、高性價比的節(jié)能技術產品,為國家如期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中國電信的力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信研究院基于對通信能源的深刻理解,翼安能產品實際上集成了后備電源+儲能+單體監(jiān)測+動環(huán)監(jiān)控+能耗管理等多種產品和功能,而傳統(tǒng)的通信能源解決方案中,需要多家公司供貨和獨立安裝,現場聯調,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正常工作,而翼安能整機交付,一天即可實現全部安裝和調通,進入正常工作狀態(tài)。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產業(yè)鏈上下游的支撐,畢竟對于鋰電池產業(yè)而言,涉及電芯、模組、電池管理系統(tǒng)、能量管理系統(tǒng)等等。為此,在自主掌握鋰電池消防安全技術和DC/DC充放電技術的前提下,中國電信研究院與多家廠商通力合作。

賴世能介紹,目前中國電信研究院與東莞銘普光磁、深圳柏特瑞、深圳芯茂微達成融通創(chuàng)新合作關系,同時與東莞拓邦、廣州鵬輝、惠州億緯等多家鋰電池電芯公司形成產業(yè)鏈。“通過整合這些公司的技術優(yōu)勢產品,共同提升安全鋰電儲能系統(tǒng)技術水平。”

由點及面,加速科技創(chuàng)新轉化

對于所有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者而言,一項自研技術能夠在現網中實現應用是對工作最好的回報,這也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本源所在。當然,也不能急于一時的成績,需要穩(wěn)扎穩(wěn)打。

賴世能介紹,根據規(guī)劃,翼安能2021年的第一代產品類型是48V單柜小容量產品,主要面向基站和邊緣節(jié)點接入機房,2022年將陸續(xù)推出48V大容量產品面向中大型局站和面向數據中心機房的240V大容量產品。

“翼安能第一步是瞄準基站和邊緣節(jié)點接入機房等小型機房場景,主要考慮是從小到大、從外圍到核心、從一般安全到高度安全,是技術攻關的務實演進路線。”賴世能表示,這款產品已經在上海、浙江、廣東電信等多個通信局站試點使用。

現場試用過程中,翼安能向用戶展現了突出的能力。一是,可以遠程觀察和調優(yōu),對局方情況的變化可以隨時響應和跟隨調整;二是,對局方所在地分時電價的變化,可以遠程進行產品充放電規(guī)則的調整以適應,實現節(jié)能率最大化;三是,對于部分地區(qū)電價有兩個低谷時間段的機房,能夠從標配一充一放遠程修改為二充二放模式,節(jié)能率可進一步增加。

賴世能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多個省電信公司對翼安能產品表示強烈的興趣和試點需求。在此基礎上,中國電信研究院也正在做市場轉化和推廣的安排,包括安全策略、成本控制、收益評估、合同簽署、售后服務等一系列問題的合理解決。

“當然,該產品不僅中國電信各省有需求,鐵塔、地鐵、電力、油田等行業(yè)公司也有代理商和用戶來咨詢產品性能,希望試用。中國電信研究院有意向在中國電信公司打開局面后,盡快推進對外銷售的工作。”賴世能如是說。

作為破解業(yè)界難題的產品,“翼安能”的出現,體現了中國電信研究院的科技創(chuàng)新水平。除了“翼安能”安全鋰電儲能產品外,中國電信研究院正在研發(fā)中國電信品牌的通信用光儲一體化能源系統(tǒng),為通信局站大規(guī)模使用綠電提供獨特的創(chuàng)新技術。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2-04-01
專訪中國電信賴世能:破解鋰電安全困局,“翼安能”助力通信業(yè)擁抱低碳
專訪中國電信賴世能:破解鋰電安全困局,“翼安能”助力通信業(yè)擁抱低碳,C114訊 4月1日消息(水易)一直以來,信息通信行業(yè)是能耗大戶,數據中心、通信機房、基站機房還有眾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