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騰訊金融紛紛貼科技標簽,“先行者”閃銀賦能銀行碩果累累

近日,京東金融更名為“京東數科”,并稱數字科技更能體現公司定位。無獨有偶,在某個活動中,騰訊金融也自稱“騰訊金融科技”。

兩大巨頭的“去金融化”絕不是個案,實際上許多科技巨頭都開始強調賦能,為傳統(tǒng)金融機構服務。這就意味著他們整個業(yè)務模式都需要進行改變。那么這種轉型是否能獲得成功,會為整個行業(yè)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京東金融、騰訊金融紛紛貼科技標簽,“先行者”閃銀賦能銀行碩果累累

巨頭轉型不得不為,還是有意為之?

金融公司轉向科技公司,到底是因為強監(jiān)管而不得不為,還是企業(yè)嗅到金融科技的商機而有意為之,一直是業(yè)內爭論的焦點??v觀美國的金融行業(yè)發(fā)展歷程,表面上看,美國的金融行業(yè)已經非常發(fā)達,金融天生就與科技融合在了一起,金融公司本身具有很強的科技能力,由此推斷,金融科技公司的發(fā)展空間應該非常狹小。

然而事實是,近年來在美國也涌現出許多許多金融科技公司,例如Ondeck、Datameer、Prosper。他們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風控、數據處理等服務,都獲得了投資機構的青睞。

同時,美國近年來涌現出許多互聯(lián)網銀行,如Moven、SimpleBank、Go Bank等,它們各自有自己的目標群體和特色功能,都是以金融科技企業(yè)+合作銀行的模式運營的。

而中國的傳統(tǒng)金融行業(yè)的技術能力,是落后于美國同行業(yè)的,因此更加需要科技進行賦能。在如今的互聯(lián)網時代,80后和90后成為新派的金融用戶,流量從線下不斷往線上遷徙,傳統(tǒng)金融是必然要進行轉型。

因此,金融科技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規(guī)模。金融風控方面未來市場規(guī)模將高達4000億-5000億元;而金融科技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則大概在2000億至3000億之間。

可見科技巨頭轉型進行金融科技輸出,并不是被迫轉型,而是市場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搶先入場,閃銀獨創(chuàng)B2B2C模式科技賦能贏先機

“世間武功,唯快不破”,在京東數科、螞蟻金服科技等巨頭紛紛“去金融化”,掀起科技輸出熱潮時,還有一些金融科技平臺,如閃銀,早早就意識到金融科技的巨大藍海,從2013年就開始進入市場,優(yōu)勢也非常明顯。目前閃銀已經幫助約50家金融機構完成了4000萬用戶的交易,不僅積累了大量傳統(tǒng)金融機構用戶,同時手中握著大量合作案例,在與傳統(tǒng)金融機構談判時更具優(yōu)勢。

京東金融、騰訊金融紛紛貼科技標簽,“先行者”閃銀賦能銀行碩果累累

同時,閃銀對于與金融機構服務經驗也非常豐富。閃銀自創(chuàng)了B2B2C模式,在這種B2B2C模式中,閃銀是中間的B,一邊連接銀行等金融機構,一邊連接用戶,憑借著豐富的金融行業(yè)經驗和多年累積的技術優(yōu)勢、數據優(yōu)勢,閃銀為金融機構和用戶進行匹配,提供更好的連接服務。

另外,閃銀還為金融機構研發(fā)了3R模型,幫銀行業(yè)務部門實現了全自動的業(yè)務流程管理,使得業(yè)務周期從原來的2周-1個月縮短至3分鐘,綜合效率提升了6000倍。

科技是金融機構未來轉型的驅動力,很多金融服務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科技思維、科技手段。隨著閃銀之類的平臺創(chuàng)新技術,持續(xù)賦能金融機構,以及諸多科技巨頭布局金融科技市場,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的技術運用到金融當中,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和金融服務能力將得到“高鐵”式快速發(fā)展時代,普惠金融的廣度和深度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10-10
京東金融、騰訊金融紛紛貼科技標簽,“先行者”閃銀賦能銀行碩果累累
近日,京東金融更名為“京東數科”,并稱數字科技更能體現公司定位。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