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就業(yè),全家脫貧”,擴大貧困人口就業(yè)幾率,增加就業(yè)渠道,是最有效、最直接、最快捷的脫貧方式,也是扶貧的關鍵所在。一站式招聘服務平臺斗米發(fā)揮互聯網企業(yè)的優(yōu)勢和互聯網的普惠效應,走出了一條“互聯網+脫貧”的新模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就業(yè)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yè)優(yōu)先戰(zhàn)略和積極就業(yè)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yè),而服務業(yè)則是吸納就業(yè)最多的產業(yè)。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服務業(yè)在全國GDP占比為52.2%,就業(yè)比重達到46.3%。隨著產業(yè)結構調整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已進入以服務業(yè)為主導的階段,服務業(yè)逐漸成為容納就業(yè)量和轉移勞動力的重要途徑。
為基層求職者嫁接高效服務,助力脫貧
不僅要授人以漁,還要建立魚塘。在結合脫貧攻堅工作的實際中,斗米為求職者提供更高效有保障的的就業(yè)服務。圍繞用戶體驗,斗米以技術作為驅動,面向廣大基層崗位求職者,提供安全、豐富的全職與兼職工作信息。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利用千人千面精準化、個性化的崗位推薦,提高上崗效率,實現快速就業(yè),為基層勞動者創(chuàng)造了更廣泛的就業(yè)渠道,讓互聯網+脫貧變得高效和可持續(xù)。
從個人到家庭走上脫貧道路,實現充分就業(yè)
隨著城市服務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新經濟的崛起,產生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斗米發(fā)揮互聯網的橋梁作用,為貧困地區(qū)的求職者創(chuàng)收、增收和靈活的就業(yè)鋪路。并將服務深入到勞動力密集型的縣、區(qū)、村,鼓勵更多人“走出去”,脫貧致富“靠自己”。四年間,斗米的注冊用戶超過7600萬,已經為來自云南、四川、新疆、西藏、甘肅、青海等老少邊窮地區(qū)超過150萬人提供崗位機會,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三年前,周大哥打工所在的工廠裁員,在老鄉(xiāng)的介紹下,周大哥在斗米找到了共享單車運維員的工作。當時共享單車進入鼎盛時期,在給城市出行帶來便利的時候,也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需求。周大哥通過斗米一對一培訓,順利通過面試,每天有序的進行車輛的擺放、調配等,收入相對不錯,工作時間上也更自由。
工作穩(wěn)定后,周大哥順利給孩子安排在了學校寄宿,便想讓媳婦一起來做單車運維。于是,周大哥的妻子張嫂也成為了一名單車運維人員,和丈夫組成了夫妻檔。平時工作中,兩個人有說有笑,也互相能有個照應。由于共享單車運維的工作時間比較靈活,為了增加收入周大哥在空閑之余還在斗米找了送外賣的兼職,而張嫂也順利通過面試,通過斗米找到了超市收銀員的兼職工作。如此一來,夫妻兩人的收入除去房租和生活費,比周大哥在工廠打工掙的兩倍還多。
近年來,隨著共享單車退潮的大潮,去年周大哥在斗米的招聘群里看到了生鮮配送員的招聘信息,由于兼職做過外賣配送員的工作又會騎電動車,在斗米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順利轉型成為了一名生鮮配送員,就近在家附近的3公里內為客戶配送生鮮水果。平時不愁沒單送,而且送得多還有格外的獎金。尤其趕上夏季單量猛增的時候,收入也超過了一萬元,而張嫂也在斗米的推薦下,成為了這家生鮮超市的水果理貨員,與周大哥繼續(xù)“夫唱婦隨”。
如今,周大哥已經在老家建了新房,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過上了穩(wěn)定的生活,日子越過越紅火。像周大哥一樣從個人到其家庭都走上脫貧道路的例子,在斗米不在少數。斗米也希望能夠充分發(fā)揮互聯網的優(yōu)勢,用技術賦能,為貧困地區(qū)打通就業(yè)渠道,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è)。
與時間賽跑,脫貧還債的外賣騎士
隨著互聯網大潮席卷而來,外賣訂餐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社會幫扶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小陳在城市里飛馳而過,他要靠送外賣還債,并且走上脫貧致富路。
對于為什么選擇做一名外賣騎士,小陳說:“父親有一天突然中風病倒了,家里借了很多錢給爸爸看病,現在病情穩(wěn)定了下來,我要我掙錢還債。”通過同學介紹,小陳用斗米找到現在的送外賣工作,想要成為一名外賣騎士很簡單,在網上餐飲外賣平臺填寫手續(xù),經過培訓,就能申請成功。外賣平臺的申請手續(xù)并不復雜,只要你有體力,很快給你派單,一單一單地送達,騎士的等級會不斷晉升。
每當家里農活需要幫忙時,小陳就暫時回家務農,沒那么忙的時候就去做一名外賣騎手,與時間賽跑,盡快脫貧還債,這是小陳目前最大的愿望。
受到斗米重點幫扶的貧困戶中,像小陳這樣靠自己就業(yè)脫貧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斗米希望能夠依靠平臺力量,不斷為求職者更新更多更好的職位,幫扶他們能快速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靠雙手擺脫“戴”貧困戶的“帽子”
小王從快遞員到快遞網點老板,依靠自己的雙手,走出了一條脫貧之路。不僅使自己的家庭擺脫貧困,并堅定信心、立志幫助老家的更多困難戶脫貧致富。
小王家中排行老三。多年來老家只能靠種地勉強維持溫飽,遇到天災,連溫飽都保證不了,經村委會商議,他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予以幫助。因為家貧初中畢業(yè)就開始外出打工,小王覺得自己“好手好腳”能吃苦,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通過與斗米招聘顧問溝通,很快為他安排了快遞員的工作。
剛做快遞員小王一臉蒙圈,在各個大廈之間穿梭了一個月,逐漸熟悉了路線,熟悉了客戶及網點。每天早上六七點他就開始忙碌:到公司取快件,回站點分揀、送貨,中午回站點輸入已簽收快件編號,午餐,接收公司第二批快遞貨物,送貨并上門收取要發(fā)送的快遞,把收取的快件送到公司。每天都過得充實、有干勁兒。
一天從早忙到晚,雖然累,但小王覺得特別滿足,每個月還能給家里寄錢,當遇到“雙11”這樣的促銷季,小王都要忙到半夜。在北京打拼了三年,小王認識了一幫好兄弟,休息閑聊時說有個快遞網點要出兌,小王幾個晚上沒睡好覺,一心惦記著網點。如今小王變成了快遞網點老板,他將自己這幾年攢下來的錢,把網點盤了下來??旒絹碓蕉?,小王就把老家的鄰居和二哥都叫過來幫忙,現在小王手上有小十個快遞員。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將自己家擺脫了“戴”貧困戶的“帽子”了。
互聯網代表新的生產力、新的發(fā)展方向,應該也能夠為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有力支撐。在斗米像他們一樣從個人到其家庭都走上脫貧道路的例子不在少數,秉承“打造誠信、高效、專業(yè)的一站式招聘服務平臺”使命的斗米,將充分發(fā)揮互聯網的優(yōu)勢,用技術賦能,為貧困地區(qū)打通了就業(yè)渠道,讓更多吃苦耐勞的人們“走出去”,實現高質量就業(yè)脫貧。同時,也將更加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互聯網+脫貧”變得更高效和可持續(xù)。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