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國企業(yè)轉讓5G技術?任正非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前不久,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在接受《經濟學人》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采訪的時候語出驚人:

“我們可以向美國企業(yè)轉讓5G所有的技術和工藝秘密,幫助美國建立起5G的產業(yè)來,這樣中、美、歐形成一個三角平衡體系。我們愿意這樣做,但要美國能接受才行?!?/p>

“剛才我講的,不是我們去美國做生意,是通過轉讓技術支持美國公司在美國做生意。這樣我們提供了一個5G的基礎平臺以后,美國企業(yè)可以在這個技術上往6G奮斗。第二,美國可以修改5G平臺,從而達到自己的安全保障?!?/p>

老冀認為,任正非之所以做出愿意轉讓5G技術的表態(tài),更多地還是針對美國政界和商界,希望通過利益共享打消他們的疑慮,以期盡早結束美國政府的禁令。

這不禁讓老冀想起2003年1月,網絡設備巨頭思科突然對華為發(fā)起訴訟,指控涉及專利、版權、不正當競爭、商業(yè)秘密等21項罪名,幾乎涵蓋了知識產權訴訟的所有領域。

當時的華為也是積極應訴,積極在西方媒體上表明華為的立場。那個時候任正非并沒有親自出馬,華為公關部門花了近兩周的時間與美國愛德曼公關公司進行溝通,雙方一起制定計劃,一起與媒體溝通,盡可能使業(yè)界了解訴訟的本質。

此外,華為還將涉及爭議的VRP技術平臺的全部源代碼都帶到美國去接受檢驗。在經過了沒有一個中國人參與的第三方審核團的嚴格認證之后,結果卻是在思科提出的8大類21項指控相關的2000多條源代碼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華為對思科的侵權。

還有一條對策同樣非常重要,那就是與美國公司達成利益共享機制。2003年3月20日,趕在思科訴華為案開庭日前幾天,華為和另一家美國公司3Com共同宣布組建合資企業(yè)華三通信。為了爭取3Com的支持,華為在利益上也作出了重大讓步:3Com僅僅投入了1.6億美元就取得了合資公司49%的股份,而且有權在兩年后再收購2%的股份從而取得控股地位,華為則將自己多年來在企業(yè)級數(shù)據通信產品方面的資源悉數(shù)投入。

而在2003年3月24日開庭后華為提交的反訴文件中,3Com也投桃報李,CEO布魯斯·克萊弗林提供關鍵證言,認為華為沒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最終在2004年7月28日,華為和思科終止了這場訴訟。

當然,今年這次事件有很大的不同,是由美國政府親自出馬對華為發(fā)布行政禁令,而不是美國企業(yè)發(fā)起訴訟。由于這次事件的力道實在太大,逼得任正非只能親自出面,他幾乎接受了所有海外主流媒體的采訪,為華為營造輿論環(huán)境。

任正非在這個時候拋出“轉讓5G技術”的建議,其實同樣也是希望與美國政界和商界達成利益分享機制。

大家都知道,經過激烈的競爭之后,目前全球只剩下4.5家主流電信設備商,前面4家分別是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后面半家是三星。在關鍵到電信安全和技術主導權的領域,竟然沒有一家美國公司,這當然也就成為了美國政界和商界的一塊心病。

這個時候,任正非拋出“轉讓全部5G技術”的甜餅,就是希望美國政界和商界能夠接住,然后看在巨大商業(yè)利益的份上與華為達成和解。任正非也毫不諱言,通過這個大動作,“中、美、歐形成一個三角平衡體系”。

實際上早在去年11月,任正非會見索尼社長吉田憲一郎的時候就已經向美國政界和商界拋出了一塊“小甜點”作為試探,他宣稱華為可以向蘋果公司轉讓鏡頭及電源技術。

當然,老冀個人認為,華為“轉讓全部5G技術”這個建議能夠實現(xiàn)的可能性非常低。如今的美國已經沒有電信設備行業(yè)了,很難想象一家在電信設備行業(yè)素無淵源的美國公司會花上幾十億美元甚至更多的資金去買5G技術。

可是,對于企業(yè)來說,買技術終歸是用來變現(xiàn)的。一家買了華為5G技術的美國公司,就能夠在美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與愛立信、諾基亞、三星這些“友商”競爭了?要知道,目前5G商用還剛剛開了個頭,關于5G空口的R16、R17標準都還沒確定,5G核心網等也需要進一步的演進。僅僅拿到一些5G專利,沒有進一步的研發(fā)能力,還是無法實現(xiàn)商業(yè)上的成功。

要有進一步的5G研發(fā)能力,關鍵要有成熟的研發(fā)人才。在回答《經濟學人》采訪的時候任正非表示,華為打算賣的“只是技術秘密,不可能連員工都轉讓了?!币簿褪钦f,這家收購了華為5G專利的美國公司,恐怕還要花很大價錢去“友商”愛立信、諾基亞、三星那里挖研發(fā)人才,這個難度就太大了。

因此,老冀認為任正非的這個建議更多還是表示一種姿態(tài),爭取輿論同情,真正實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意思的是,這恐怕也是中國公司第一次提出“以技術換市場”,對應美國公司則是“以市場換技術”,大家聽到后面這個詞是不是很熟悉。過去這么多年,有多少中國企業(yè)都希望“以市場換技術”,結果有哪家真的“換”成功了?老冀記得前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CEO卡洛斯·戈恩曾經不無輕蔑地表示,中國汽車廠商在與外國汽車制造商合作時的貢獻“幾乎為零”。

對于企業(yè)來說,技術是換不來的,只有換來了懂技術的研發(fā)人才,才是真正將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9-20
向美國企業(yè)轉讓5G技術?任正非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這樣我們提供了一個5G的基礎平臺以后,美國企業(yè)可以在這個技術上往6G奮斗。 任正非在這個時候拋出“轉讓5G技術”的建議,其實同樣也是希望與美國政界和商界達成利益分享機制。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