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類應用過去并不被外界看好,用戶規(guī)模和盈利就像兩座大山一樣壓在了筆記類應用的身上,BAT等互聯網巨頭都不屑于進入這塊小市場搶“蛋糕”。
風水輪流轉,在線辦公軟件和企業(yè)數字化的爆紅讓筆記類應用嶄露頭角,并受到資本市場青睞。2020年2月,石墨文檔宣布獲得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2020年12月,我來wolai宣布獲得獲數千萬人民幣融資。2021年3月,印象筆記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
互聯網行業(yè)歷來講求速度和效率,誰能快速將市場做大做強,誰能打破上市記錄,誰就能被熱捧,而工具型應用一直處于被冷落狀態(tài),筆記類應用如果能成功,無疑為其他工具型產品打好了樣。
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8月3日,印象筆記團隊在App Store上線了一款圖片標注App“墨筆”,同樣是一款典型的工具型應用,目前使用完全免費。
“墨筆”是印象筆記團隊今年上線的第三款App,另外兩款是印象錄音筆和印象清單。作為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印象筆記團隊上線的頻率不算低,印象筆記 CEO 唐毅曾透露稱,未來打算在國內上市,從B輪融資到頻頻推出新產品,印象筆記的野心不小。
少了BAT等互聯網巨頭的直接競爭,幾大筆記類產品的壓力就小得多,目前市場并未誕生絕對領先的產品,而且筆記類應用可以向外擴展的邊界非常大。印象筆記的Slogan是“你的第二大腦”,“墨筆”的推出,能否拓展“第二大腦”邊界?
小眾的“墨筆”
互聯網行業(yè)發(fā)展早期,各大互聯網巨頭之間有著清晰的邊界,比如電商、游戲、搜索引擎,但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公司的邊界逐漸被打破,除產品形式的競爭外,還表現在對“時間”的爭奪戰(zhàn)上,“用戶時長”會擠壓對方的生存空間,而有“用戶時長”這一核心競爭力在手,亦能從就此進入電商、游戲、網絡廣告市場,由此導致巨頭出現扎堆現象,人人都在做短視頻、直播、帶貨、信息分發(fā)。
最近兩年,巨頭們在互聯網應用領域最多的創(chuàng)新是社交軟件,包括騰訊在內,網易、阿里巴巴、新浪、搜狐、字節(jié)跳動等公司都推出了社交應用。一方面是微信已經誕生10年之久,社交行業(yè)可能誕生新的機會;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社交的用戶時長和未來可衍生的盈利模式較多。然而,社交之路終是不易。
創(chuàng)業(yè)公司如果往巨頭們扎堆的領域沖,機會渺茫。印象筆記的邏輯是從巨頭之外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錄音軟件和清單App都不是熱門領域,“墨筆”更是小眾類應用。
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墨筆”已與印象筆記的賬號打通,當用戶將圖片標記完成后,可以同步到印象筆記App上,用戶可以選擇拍照/相冊/地圖/PDF/畫圖五種形式的記錄?!澳P”的App介紹里提到稱,它的使用場景覆蓋工作、居家、生活。在記錄形式方面,主要以圖片為主。
對于用戶來說,提供信息記錄的產品并不少,比如,iPhone手機自帶的備忘錄App,用戶也可以在上面留下記錄內容,同時也支持涂鴉?!澳P”主要是在使用形式上與備忘錄類App產生差異化,它是純圖片形式的記錄,另外,也支持與印象筆記同步。
從產品形式來看,“墨筆”仍舊屬于“第二大腦”的范疇,只不過它在功能上更加垂直細分,主打的是用圖片的形式標記信息。
為什么“墨筆”沒有延續(xù)印象筆記慣常的以“印象”為開頭的名稱?很有可能跟印象筆記所申請的商標有關。企查查的信息顯示,早在2012年12月24日,印象筆記就申請了“墨筆”的商標,2013年11月,印象筆記也推出了一款針對iPad的手寫應用“墨筆”,新“墨筆”代替了舊“墨筆”。
數字化的新變量
《中國互聯網發(fā)展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網民規(guī)模為9.8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4%,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超過16億。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規(guī)模, “互聯網行業(yè)是否還有生存空間”顯然是個偽命題,用戶端的大規(guī)模擴張帶動了企業(yè)端的數字化發(fā)展。
而在數字化方面,筆記類應用也充當了新的變量。對于大多數企業(yè)而言,選擇釘釘和企業(yè)微信這類辦公軟件是首選,不過,釘釘和企業(yè)微信卻也有它的弊端:
1)為了滿足大多數企業(yè)的需求,釘釘和企業(yè)微信的功能會越來越豐富,但這并不符合某個小企業(yè)的期望;
2)產品過于復雜臃腫,特別是對小團隊而言;
3)與生活聯系過密,釘釘和企業(yè)微信雖然好用,但有了IM(即時通訊)功能,會讓用戶無時無刻不在工作狀態(tài),這樣用戶生活與工作之間很難分開。
筆記類應用滿足了釘釘、企業(yè)微信之外企業(yè)的數字化需求,相比起來,它們更輕,也更方便。中國有近5000萬家中小企業(yè),企業(yè)微信、釘釘之外仍舊有一片不小的市場。
垂直領域需要耐住寂寞
互聯網巨頭有足夠強的試錯能力,這也是巨頭們敢于不斷推出新業(yè)務的底氣,創(chuàng)業(yè)公司明顯沒有如此強大的底蘊,因此,他們在推出新業(yè)務的時候會更謹慎。對于印象筆記而言,推出印象錄音筆、印象清單、“墨筆”也有不小的壓力。
印象筆記直到2019年才有清晰的盈利點——向用戶收費,印象錄音機雖然一開始就有盈利點,但是能吸引多少用戶付費,這需要時間來驗證?!澳P”是典型的工具產品,從當前的雛形來看,如果收費的話,可能更沒人用。
除軟件業(yè)務外,印象筆記近幾年也開始試水硬件產品,比如錄音筆、智能手寫板、鼠標等,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印象筆記的硬件業(yè)務表現并不算好,在某電商平臺上,其旗艦店銷量最高的產品月銷僅為95件,智能筆EverPEN手寫本的總銷量僅為2593,同等價位的電子記事本產品月銷量即過1000件。印象筆記賣的掃讀筆專業(yè)版EverSCAN Pro、印象筆記*Cherry櫻桃聯名款鍵盤兩款產品的月銷量甚至為零件。
錄音筆、電子記事本產品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爆紅,一方面,電子屏幕以及識別技術的提升,讓產品的價值得到了體現;另一方面,推出相關產品的廠商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增多也帶動了產品的熱度,比如搜狗、科大訊飛、掌閱、小米等,廠商的頻頻發(fā)聲,也增強了用戶對這類產品的熟悉程度。
短期內巨頭的新產品無需背負盈利的KPI,但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很難跟巨頭一樣長期對某款產品搞免費策略,印象筆記能讓“墨筆”免費多久?這是個問題。
另外,擺在“墨筆”面前更現實的一個問題是用戶規(guī)模,如何擴大自身的用戶規(guī)模?當前開發(fā)者們做App的成本越來越高,主要表現在拉動下載量方面,無論是預裝,還是跟應用商店合作,或是跟新聞資訊平臺進行廣告合作,成本都非常高昂。最近,App Store中國區(qū)也開始推出廣告業(yè)務,這意味著開發(fā)者們的成本會更高。“墨筆”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垂直領域最大的痛點是需要耐住寂寞,因為它可能會面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賺錢的問題,即使在巨頭內部,也不可能長期讓某款產品不賺錢,而創(chuàng)業(yè)公司內部的壓力會更大。
頻頻推出新產品,足見印象筆記團隊的活力,然而,國內商業(yè)市場更信奉成功,這需要印象筆記得做出成績才行。
文/郭靜,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