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起風,平臺抱流量,硬件抱AI

文|陳選濱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我曾將青春翻涌成她/也曾指尖彈出盛夏/心之所動/且就隨緣去吧/......

一首《起風了》娓娓道來,下班回到家的小C沒有像以往一樣癱在沙發(fā)上追劇打游戲,而是端坐在書桌前,看著眼前的屏幕皺眉思索。此刻,他正在將前段時間旅行拍攝的視頻剪輯成一段有趣的Vlog。剪輯、配樂、文字等一系列的操作都需要他親自完成,也令他樂在其中。自從拍攝Vlog后,仿佛平淡的生活多了幾分文藝氣息和儀式感。

Vlog,起源于國外Youtube,全稱為「video blog」,譯為“視頻播客”或“視頻日志”,是一種通過拍攝、剪輯來記錄創(chuàng)作者日常生活的視頻表現形式。

過去,短視頻的風勢迅起,在各種短視頻平臺的浸染下,短視頻已經成為了現在用戶的常用表現方式之一。近兩年,這股風潮未減,還把國外較火的Vlog刮到了國內。

從現行比較熱門的百度指數和微信指數來看,Vlog的熱度正在逐年的波動上升。在兩條指數曲線中,2018年下旬是Vlog熱度的拐點,自此國內的Vlog開始進入一個初期爆發(fā)階段。

風起Vlog,這股新的短視頻浪潮對國內的市場又將是怎樣的一個機會呢?

逆行風向,能否打造下一個中國熱點?

在視頻內容消費曲線上,國外與國內呈現出兩種不一樣的方向。

國外用戶的的視頻內容消費趨勢為長視頻-Vlog-TikTok,是基于視頻時間的壓縮來呈現的。根據這個趨勢,用戶對于短視頻的需求便表現在時長越來越短。

根據現行風向,國內用戶的視頻內容消費趨勢為長視頻-抖音-Vlog,當聚焦在這個發(fā)展趨勢的后半部,即短視頻領域,會出現與國外趨勢逆向發(fā)展的矛盾。

在這里,不管是TikTok,還是抖音,代表的都是現在十分流行的15秒左右的短視頻(后文提及的多是此類),而Vlog的時長介于抖音式短視頻和長視頻之間,國外一般為5分鐘-10分鐘。

所以,根據時長來判斷國內的發(fā)展趨勢,存在一個視頻時長由短及長的倒退式走向。這個在大眾認知中顯然有些不太合理,也是目前業(yè)界大多數人不看好Vlog的原因之一。

有趣的是,無論是國外的TikTok還是國內的抖音,都是字節(jié)跳動的產品。國內外兩種不同趨勢的發(fā)展,背后都有他作為市場推手的介入。

那么,現在直接為Vlog的國內趨勢下結論,顯然為時尚早。相比于現在的短視頻,Vlog的突圍點在哪?國內的短視頻土壤足以滋養(yǎng)Vlog成為下一個視頻內容熱點?

從Vlog的自身屬性分析,Vlog的本質是多個短視頻的剪輯合成,即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創(chuàng)作者拍攝多個簡短視頻,然后剪輯合成一個故事性較強的視頻片段。其中體現的也是Vlog的本意,視頻日志,記錄生活。這樣的加法操作,意味著對于創(chuàng)作者的拍攝、剪輯、配樂、腳本和節(jié)奏都有一個較高的要求。

對此,可以和短視頻進行一個簡單的比較。在時長方面,Vlog>短視頻;在觀賞性方面,Vlog>短視頻;在進入門檻方面,Vlog>短視頻;在傳播性方面,Vlog<短視頻。

小結,Vlog作為短視頻的一種進階玩法,經過創(chuàng)作者的二次創(chuàng)作,在內容質量上一般會優(yōu)于普通的短視頻拍攝,但是這也意味著Vlog創(chuàng)作存在一定的門檻要求,注定無法像短視頻一樣迅速的風靡網絡,至少在更便捷的剪輯軟件出現之前會如此。

從短視頻的發(fā)展情況分析,目前短視頻作為一種十分常見的表現形式,發(fā)展已經到達頂峰時期。根據艾媒資訊預測,2018-2019短視頻的規(guī)模會繼續(xù)擴大,但增長率會有所下降。這意味著雖然短視頻市場在趨勢慣性下會繼續(xù)發(fā)展,但用戶已經出現疲倦感,正在尋求下一個刺激點,向另一個市場逐漸轉化。

目前而言,短視頻在進行商業(yè)化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在《2017年上半年中國短視頻報告》中,就提及隨著創(chuàng)作門檻降低,短視頻內容同質化的問題正在突顯。即便是就目前的用戶體驗而言,這個問題依舊在放大,未能解決。無可厚非,市場趨利,同質化的內容創(chuàng)作是成本最小的商業(yè)模式。

其次,目前短視頻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可以逆轉成為Vlog的初期優(yōu)勢,如精致的剪輯、配樂、轉場和創(chuàng)作者個性化的生活記錄,可以給用戶帶來視覺和內容上一個突破性的體驗。

小結,短視頻的發(fā)展風勢出現下行預警,為其他的視頻表現形式留出了足夠大的空間切入市場,Vlog有機會可以成為下一個熱點。需要注意的是,Vlog和短視頻沒有競爭關系,不存在Vlog取代短視頻的問題,之于電視劇與電影的關系,各有各的精彩。

從國內短視頻的用戶習慣分析,雖然文中多處提及的短視頻,僅代表抖音式15秒左右的短視頻,但嚴格來講,無論是15秒短視頻還是Vlog都屬于(簡)短視頻一類。它的發(fā)展依賴于用戶對(簡)短視頻的消費習慣。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的短視頻MAU已過5億,DAU峰值1.6億,反超綜合類視頻。在用戶習慣方面,短視頻的消費習慣已經在國內用戶群體中建立,對于Vlog的接受程度會比較高。

不同于國外的家庭VCD文化,國內的短視頻文化是在中國互聯網刺激下野蠻生長的產物。它自身具有和互聯網一樣烙印,更新迭代快,講究快傳播、快消費,具有更短的生命周期。

這意味著Vlog在國內的短視頻市場具有生長的空間,但也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問題。傳統(tǒng)的國外Vlog大多在5分鐘左右,時長上太久,需要進行壓縮。以目前抖音、b站的Vlog熱度來看,一般1分鐘-2分鐘的Vlog易被用戶接受。

小結,Vlog可以被國內用戶所接受,但需要進行中國特色的優(yōu)化,即在時長上進行壓縮,不會脫節(jié)于短視頻的用戶習慣。

平臺扶持,Vlog的首座誰能搶到?

回答完第一個問題,如果Vlog的風已經刮來,那么哪里會成為下一個爆發(fā)的平臺?現在的短視頻領域,以抖音和快手兩個巨艦為主,基本瓜分絕大部分的用戶流量。次平臺微視、百度、b站、知乎、微博等等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熱點。另外,一些專門為Vlog而誕生的工具+平臺的應用,如VUE Vlog等,也會成為一個新的競爭者。

在判斷爆發(fā)平臺之前,需要對Vlog進行識別。Vlog記錄的是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生活,具有較強的個人品牌辨識度。這意味著,Vlog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需要率先建立起粉絲對創(chuàng)作者的興趣。

其次,并非所有的場景都適合拍攝Vlog,它具有一定的契合性,美食和旅行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對此,平臺在社區(qū)屬性上的契合度也將成為創(chuàng)作者發(fā)布Vlog的影響因素之一。

根據各大平臺的市場表現和用戶屬性,筆者對此進行一個不完全統(tǒng)計的梯隊排名,以此來探討Vlog風向下,什么樣的平臺有機會成為爆發(fā)地?

T1:抖音、微博

第一梯隊的平臺在推行Vlog的風潮中,具有十分明顯的優(yōu)勢。抖音、微博作為目前互聯網上的巨艦型App,本身具有龐大的流量支持,易成為新事物的興起地。其次,平臺方重視Vlog的發(fā)展,抖音的“10億流量扶持Vlog計劃”和微博的“Vlog召集令”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動Vlog在本平臺的發(fā)展,對于Vlog創(chuàng)作者而言是難得的機會。

微博作為早期的信息平臺,用戶沉淀和社交屬性都具有優(yōu)于其他平臺的優(yōu)勢,在社交上也滿足Vlog的需要,更能引起用戶之間的互動,吸引流量關注。

談及抖音,免不了與快手的比較??焓?,作為短視頻的另一個高峰,用戶路線與抖音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即更接地氣和多元化的表現。相比之下,Vlog“花里胡哨”的玩法會更適合抖音用戶的視頻消費習慣,且平臺本身作為短視頻的爆發(fā)地,Vlog與短視頻的過渡銜接會更加的自然。

T2:百度、B站

第二梯隊的應用多是綜合性較強的平臺,或是用戶流量大,或是用戶階層年輕,易接受新事物,足以為Vlog的發(fā)展撐起一個萌芽的空間。其次,平臺方依舊重視Vlog的扶持發(fā)展,能抓住風口打造一個Vlog新社區(qū)。B站的“Vlog星計劃”和百度的“蒲公英計劃”在Vlog扶持力度上是不弱于T1平臺的,積極入局下一個短視頻風口,試圖搶占第一波市場流量,構建起平臺用戶對Vlog的消費意識。

那么,在此將其列入T2的考慮,在于平臺本身的長板優(yōu)勢。百度是搜索與內容分發(fā)的基站,B站是ACG視頻社區(qū),在擅長的領域,兩者基本做到了行業(yè)頂尖。這將意味著,平臺的用戶群體或社區(qū)屬性已經定型,用戶對于平臺也形成刻板印象。

若是在兩者之中再興起一個新的玩法和社群,初期會因為平臺原本比較突出的內容或業(yè)務而失去辨識度,無法吸引足夠的關注。這類似于在一片叢林中,高大茂密的大樹會擋住小樹的陽光,反而失去了原本應有的養(yǎng)分,而導致發(fā)育緩慢。

T3:知乎、VUE Vlog

第三梯隊多是看似與Vlog關聯不大,但又涉足短視頻的內容平臺,或是剛剛專門為Vlog而創(chuàng)建的專業(yè)平臺,兩者看似兩種方向,前者業(yè)余,后者專業(yè),都具備一個共同點,即目前在短視頻市場的占比非常小。這一點在短期內決定其無法快速的推出一個影響力夠強的Vlog社區(qū)來吸引市場注意,需要長期的用戶沉淀。

知乎之類,平臺屬于問答社區(qū),也是內容社區(qū)。Vlog的發(fā)展優(yōu)勢在于社群場景的自建性,即用戶的提問與分享之間易形成平臺的Vlog交流場景,在短期內會吸引感興趣的用戶進入交互,但長期的發(fā)展需要平臺引導和運營。

VUE Vlog之類,屬于工具+平臺的應用,即用戶使用工具來拍攝和剪輯Vlog,并分享到應用自帶的社區(qū)平臺中,是一個常見且完善的社區(qū)閉環(huán)。工具是流量入口,平臺是用戶沉淀,并擴展社交,整個商業(yè)模式脈絡清晰。

對比T1、T2的平臺,T3具有Vlog的發(fā)展?jié)摿?,但也有明顯的短板,更加注重平臺的運營,來吸引初期預計流向大平臺的流量。

硬件改革,Vlog“神器”成為新寵?

新事物在互聯網的興起,對軟件和硬件的影響是先后持續(xù)的。一如拍照,成為互聯網的常態(tài),也影響了后來手機的改革方向。不管是主打拍照主題的vivo,還是其他品牌的手機,都無法忽視拍照功能的創(chuàng)新,如此的改革也促使了相機市場的下沉,讓相機一度降低了價格門檻。

Vlog的到來也必將如此影響硬件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在目前市場的表現來看,這個改革遠比想象中要來得早,不得不歸功于近年來短視頻的火熱,提前刺激了硬件市場的發(fā)展。

AI時代,這樣的創(chuàng)新或許更加驚艷而實用。相比拍照,視頻拍攝更加困難,抖動成為了很多業(yè)余玩家頭疼的難點。華為手機率先運用了AI智慧防抖技術,可通過AI算法識別物體和邊緣,然后校正手抖帶來畫面模糊或位移的問題。

當然,目前這一項技術官方運用場景在于夜景拍照,對于視頻拍攝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運動過程的拍攝,需要的AI識別精度和計算更加的完善。

相比手機的革新,相機方面的跟進就顯得更具針對性。大疆科技發(fā)布的靈眸口袋相機,專為Vlog拍攝而打造,采用云臺增穩(wěn)設定,在機身層面解決抖動問題,實現大幅度無損防抖。同時,其還具備智能跟隨功能,AI識別人臉,在拍攝過程中自動跟隨移動,可謂“黑科技”十足。

由照片到短視頻再到Vlog表現形式的升級,都預示著人們對于硬件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手機還是相機,滿足用戶需求永遠是第一考慮。

諸如防抖之類的硬核升級是首要,軟實力的加強也是要考慮的。華為手機自帶視頻剪輯功能,大疆靈眸專為打造DJI Mimo app,快速完成上傳、剪輯和分享,在一定程度上是跨界軟件應用領域,實際上也是自身硬件的軟實力整合。

對此,可以預見,硬件方面的角逐也將成為新的賽點。除了手機、相機廠商之外,科技公司成為了一個強勢跨界競爭者,華為、大疆或小米等等,更是不會缺席。

這波革新,可以理解為攝影功能的延續(xù)升級,而Vlog作為未來的熱度風口,是下一波大增長的推動點。

總結

Vlog將引導下一波短視頻的市場流量,在目前而言是有比較明顯的趨勢。用戶對于短視頻的內容消費趨勢也不單單只是從國外趨勢來看,時長越短越好,注重內容質量將是短視頻的新焦點。

國內用戶大多經歷過短視頻的野蠻生長,受到太多的同質化的視覺沖擊,逐漸陷入了審美疲勞的厭倦期。那么,注重視頻的內容質量越來越成為用戶的迫切需求。短視頻的垂直化玩法將成為新賽道,在專一領域發(fā)掘更優(yōu)質的內容,打造個性IP,是平臺和創(chuàng)作者都需要轉型的方向。

Vlog實際屬于垂直化玩法的趨勢,明顯的中心主題趨向和精心的剪輯配樂而營造出故事性與觀賞性,在內容和表現上都是往深度發(fā)掘的進階發(fā)展。

時長與內容是短視頻消費的兩個并行方向,未來的短視頻趨勢必將使兩者最優(yōu)的交點,而不是一昧的追求時長壓縮。不同內容上的呈現也將采取不一樣的方式,資訊類則以15秒左右的短視頻為主,旅行、美食類的記錄則以Vlog為主,多元化才是未來。

往上是平臺的流量爭奪,往下則是硬件廠商的技術革新,不管Vlog的發(fā)展如何,視頻拍攝也是用戶常態(tài),雖然更高的需求還沒提出,但廠商要逐漸的走在用戶之前,在藍海市場中尋找落腳點。這個過程中,我們必將看到AI為越來越多的硬件賦能。

硬件擁抱AI,平臺擁抱流量,Vlog擁抱生活,未來已來!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6-26
Vlog起風,平臺抱流量,硬件抱AI
根據現行風向,國內用戶的視頻內容消費趨勢為長視頻-抖音-Vlog,當聚焦在這個發(fā)展趨勢的后半部,即短視頻領域,會出現與國外趨勢逆向發(fā)展的矛盾。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