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誰再獨善其身也很難不被朋友圈中的“測一測”吸引目光。娛樂性質的測試小程序,以測試為噱頭做著各種產品、服務的營銷買賣,那些在線教育的語言評測呢?所謂人工智能技術和教育結合的產物,智能評測是否真實有效,測評最終又能達到什么目的?
兩分鐘測出英文水平?
不管是朋友圈還是主流在線教育App,在線測評似乎成為了一種標配。以英語學習App為例,“ 10道題測出你的英語水平”、“2分鐘測出你的英語水平”、“你能在雅思考試中拿幾分”……各式各樣的自測題,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而這種不花費過多時間就能獲得結果的方式,著實吸引了不少目光。
這些題庫中題型設置大部分比較簡單,難度設計平平。用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看到這些題目并完成答題后,都會被引導填寫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同時可以看到提示,只有填寫完善信息才能獲得自測的結果,有的甚至要求轉發(fā)。如果,用戶在在線語言學習App內部進行自我測試或等級評定,就會收到推薦學習的課程。
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引導用戶的測試題,很明顯具有營銷的因素。社交平臺成為在線教育營銷主要進攻的場景,與近年來在社交平臺火爆的知識付費有一定相同之處。英語對于學習、工作越來越重要,用戶的付費態(tài)度更顯得積極。
另外,擁有10億用戶的微信,讓朋友圈口碑成為刺激消費的重要通道。因此,在線教育平臺一方面鼓勵用戶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打卡,博得更多用戶體驗產品的可能,另一方面,用各種簡單、高效的自測題圈定用戶引流,形成良好的營銷效應。即使這些所謂能夠讓人分分鐘搞清自身水平的題庫并無真實效果,但平臺的目的卻達到了。
測評的本質到底是不是AI?
在線測評的概念無疑是隨著整個自適應學習的興起而來。
自適應學習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育科技手段,通過自主提供適合每位學生的獨立幫助,引導學生下一步學習內容和活動,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課程難度過高或過低時,課程的難易程度都可以自動調整,從而實現可規(guī)?;膫€性化教育。一般而言,測評是自適應學習產品最常應用的在線教育場景。
自適應學習中的測評主要依賴學習過程數據、考試結果等來測評,測評比較全面、精準,并能夠支持學習過程的動態(tài)優(yōu)化,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其實,在線測評的需求是真實的,很多的公司將技術的力量投入于此,對外都宣稱自己的技術更為領先,但是我們需要先問一個問題,測評的核心真的是AI技術嗎?
或許未必。因為保證任何算法的有效性最關鍵因素是正確的模型,對于教育而言,有效的模型,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信度和準度的測評題目設置,才是最根本的。
以語言測評為例,朗播網此前上線的「雅思托福測評小程序」,依托全球首款托福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深度挖掘了學員數據,全面覆蓋了19個核心能力點,設置了10-15分鐘時長的測試內容,能夠更精準的測試出用戶的真實水平。
據朗播網創(chuàng)始人&CEO杜昶旭介紹:從語言測評模型上來看:基礎其實是能力圖譜/量表,定性描述不能解決本質問題,最關鍵的是標準化的定量描述。要想量化一個人的語言能力,追根溯源還是要用測量學的方法,來評測一個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針對語言類的考試完全區(qū)別于數學等以知識點為導向的學科,是不會有太多所謂“規(guī)律性”的東西,反而是對考生能力的描繪。
從語言測評內容上來看:語言測評我是完全不主張用真題去測試的(雖然市面上很多測評都是拿了真題就包裝成測評給用戶),應該是基于能力模型自主定義測試題,測試題之間交叉對應能力點,反映用戶的趨勢和現狀。
從語言測評技術層面來看:一般來說,為了測量一個能力點,通常需要3-5道測試題。為了簡化測驗過程,我們依據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構造了一個特殊的神經網絡,找到題與題之間的關聯(lián),朗播網現在研究的,就是如何基于基于貝葉斯和IRT模型的神經網絡算法,來優(yōu)化這個測評的過程并提高準確性。
除了優(yōu)化自適應測評技術,朗播網還不斷發(fā)力語音、圖像識別和NLP,即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應用,以及用機器來解決用戶學習過程數據收集分析,基于分析生成形成性的評價和結果的預測。
完成自適應學習閉環(huán),測評只是第一步
測評與體檢類似,體檢發(fā)現身體的問題,但是不會給出治療方案。真實有效的測評通過技術和模型的力量發(fā)現了問題,接下來應該考慮的就是誰來解決問題,以及怎么解決問題。
人工智能自適應教育最早發(fā)展出的功能是反映學生的能力水平(測試功能),后來逐漸加入找出知識點盲區(qū)(評價功能)、推送內容彌補盲區(qū)(學習功能)的功能,但目前所推送的學習內容表現形式仍然是視頻、題目等舊形式,背后的學習方式是傳統(tǒng)的“聽課”和“刷題”,這是由教學思路的固化導致的。按照傳統(tǒng)的在線教育以及線下培訓機構的做法,從自測環(huán)節(jié)就已落后,更不用說形成有效的閉環(huán)了。
從自適應學習的角度來看,測評只是形成整個閉環(huán)的第一步。以朗播網為例,用戶在朗播網通過自行測試,完成對自身英語能力的檢測。測驗完成后,朗播網會依據模型,用可視化的方法描述用戶的英語能力,并依據用戶的不同情況,給予其不同的解決方案。
除了初次的測評以外,用戶在朗播網學習還需要每完成10套任務包后再進行測評,通常是10-15天,測試也會使用戶的能力更貼合應該達到的要求,并且結合個性化學習計劃,繼續(xù)推薦更為適合的學習方案。
涉及到機器學習的,數據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個性化要求極高的自適應學習。教學不應該是單方面給予的過程,學習不是把線下培訓方法照搬到線上,而是成體系化、模塊化的,隨著用戶能力提高,系統(tǒng)也可以實現升級,結合教研與數據就是在線教育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完備路徑。
在線教育競爭逐漸升溫,傳統(tǒng)營銷手段無法突出平臺優(yōu)勢,如何讓數據大量沉淀下來,發(fā)揮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技術優(yōu)勢,真正利用技術解決自適應學習的問題,形成有效的閉環(huán),才是未來在線教育抓住當前機遇,獲得競爭優(yōu)勢的著力點。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