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品質、場景、分享,是國美發(fā)力新型零售的關鍵詞,盡管是阿里提出新零售打響了這一波零售業(yè)互聯網變革的第一槍,但在實踐方面,中國的零售業(yè)巨頭國美的腳步卻也并不慢,它以自己的節(jié)奏hold住零售業(yè)變革的重要一極。
9月14日,國美互聯網高管在通過直播與網友面對面時透露,國美下一步將在線下發(fā)展快消加餐飲的國美新零售店鋪,并基于國美電商平臺涉足自營超市業(yè)務。此舉背后,是國美在新零售板塊要解決用戶場景線上線下穿行,迎合市場上年輕用戶消費習慣的趨勢。
零售不是鬧革命
“零售不是鬧革命,零售的本質就是如何把好商品、好服務推薦給消費者。國美APP的出現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印證。在此生態(tài)圈中,國美用戶可以選擇自己喜好的商品,開設屬于自己的“美店”,并通過社交分享的方式,把自己的美店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到國美APP的社交板塊,讓更多的朋友能夠在分享出去的店內購買商品;同時,店主也會收到來自國美和品牌商共同界定的一部分傭金返利。在與傳統(tǒng)電商截然不同的新零售時代,國美打造的全新社交電商模式將互聯網分享、社交的功能發(fā)揮到極致。”說這段話的,不是別人,而是國美互聯網公司CEO方巍。
作為國美老兵,目前方巍的主要工作就是讓國美保持永遠不變的變化的能力,以對新零售模式的實踐,讓30年積淀的國美實現資源的重組、效率的提升、線上線下的融合,并以“社交、商務、利益分享”將國美的雄鷹文化和創(chuàng)新精神輻射到線上線下,再造國美。
30年積淀走向雙線融合
今年是國美成立的30周年,作為以電器零售起家并問鼎行業(yè)的一極,其正在重構零售、重建生態(tài),這一點,從將國美電器更名為國美零售,組建國美互聯網,便可見一斑。
去年開始,對于零售的重定義和趨勢的判斷甚囂塵上,阿里的新零售、京東的第四次零售革命等破界提法,其背后實際上都是線上線下平臺對自我地盤的破局思考。線上如阿里、京東,其鐘情的是如何從線下跳到地面,就連從去哪兒出走的莊辰超,新創(chuàng)業(yè)的項目也是新零售中的便利店模式——便利蜂。而對于國美這樣擁有近1600家線下門店體量的巨頭,其正在進一步發(fā)力雙線融合,而且并非盲目的去將地面打通線上,而是要通過對線下線上的雙向融合創(chuàng)新,再造新零售形態(tài)。
面對零售變革趨勢,國美正重構其門店功能,一是弱化家電,突出強調“家”,強調品質。二是在此基礎上將諸如電競、餐飲、休閑娛樂等業(yè)態(tài)引入“家”中。三是,上文提到的對涉足餐飲、自營超市等業(yè)務的探索。這種融合嘗試,實際上是國美對線下門店功能的重構。
線上線下融合打開想象空間
在剛剛落幕的國美超級福利日活動中,國美線下門店人氣持續(xù)火爆,全國近1600家門店客流出現井噴現象。據國美官方數據顯示,門店客流量同比增長128%。而且,盡管活動期間客流量飆升,但顧客排隊的時間反而有所減少。究其原因,正是國美“雙線融合”帶來的優(yōu)勢體現,即,消費者可以在國美近1600家線下實體店內體驗不同產品,然后根據自己喜好在線上完成下單,由此實現了“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的全新購物模式。
不僅如此,國美還在不久前發(fā)布了國美APP這一戰(zhàn)略級產品。國美APP作為國美線上線下的連接器,能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線上購物體驗,同時利用強大的技術支撐完善線下門店體驗,形成兩者的優(yōu)勢互補、協同作戰(zhàn)。
而作為國美探索新零售的大招,整合了國美在線購物功能和供應鏈,以及國美社交和分享功能、國美管家服務、海外購等資源和板塊,國美互聯網打造出了國美在移動端的入口——國美APP。而國美互聯網不僅通過雙線融合打破了傳統(tǒng)電商平臺單向連接的局限,而且新建以“社交、商務、利益共享”為中心的新零售模式,通過場景將購買、社交、分享打造成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鏈條,這也正是國美的未來的零售模式。
“如今的電商都向著全平臺發(fā)展,無論你是線上的企業(yè)往下走,還是線下原有的企業(yè)往上走,其實大家都在做一個綜合平臺。為什么做一個綜合平臺?因為用戶的需求在不斷的多元化,用戶的體驗開始不斷的升級。這不僅表現在價格上,用戶希望在購物場景、購物體驗方面全面升級。用戶開始更多的強調品質生活,而通過互聯網工具選品和線下體驗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的提升購物體驗,這就是用戶最迫切的需求,因為用戶的需求國美有了新的機遇”,國美互聯網CEO方巍如是說。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