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年的文火慢燉,電子簽名的市場知名度在這兩年暴增。
或許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對“電子簽名”的認知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在資本和互聯網巨頭的眼中,恐怕已經是一個井噴的市場。
2018年4月份,美國電子簽名服務商DocuSign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市值一度突破100億美元大關;
2018年8月底,國內電子簽名領跑者“上上簽”完成3.58億元的C輪融資,距離3月完成1億元B輪融資僅過去5個月時間,當年融資總額超過其他所有電子簽名玩家總和;
2019年3月初,另一家電子簽名公司“法大大”宣布完成C輪融資,騰訊首次出現在電子簽約領域的投資名單中;
幾乎在同一時間,第三家電子簽名公司也傳出了即將C輪融資的消息,阿里釘釘有望成為領投方。
早在2014年的時候,電子簽名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者多達幾十家,先后在2015年和2016年拿到天使輪和A輪融資,但在2017年和2018年逐漸出現分水嶺,僅剩上上簽等寥寥數家成為資本的寵兒。當上上簽2018年唯一拿到C輪融資之時,甚至有媒體判斷,電子簽名大局已定,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到了2019年,當騰訊、阿里相繼出現在電子簽名的投資名單里,兩大互聯網巨頭的入場,市場似乎要再起波瀾。
巨頭染指電子簽名
阿里和騰訊同時看向這一市場,并不值得意外。
DocuSign的市場表現足以吸引大多數投資者的目光,國內的創(chuàng)業(yè)者有了更多的曝光機會,何況To B早已成為BAT們的新目標,電子簽名又是血統純正的SaaS戰(zhàn)場。
即便從電子簽名本身來看,利好越來越多,正變成誘人的 “錢?!?。
2016年8月份,銀監(jiān)會頒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二條中規(guī)定:“各方參與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需要對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電子簽名、電子認證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及電子簽名、電子認證的法律效力?!?/p>
隨后電子簽名在互聯網金融中大規(guī)模應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當年公布的132家P2P網貸平臺中,已經有70家引入了電子簽章或合同存證服務,并逐漸從互金向傳統金融和金融相關領域擴張。
2019年1月份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同樣對電子合同的使用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無疑是電子簽名市場的又一利好。
一般來說,電子簽名的主要收入包括合同簽署費用、認證服務費、API接入費用等等,普遍采用簽約份數和次數進行收費。即使按照最低的收費標準2元/份,考慮到國內電子商務市場動輒千億的訂單量,電子簽名的潛在市場規(guī)模也高達數千億。
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們顯然不愿意錯過這樣的種子市場,而在產業(yè)互聯網的浪潮下,巨頭們的戰(zhàn)略和投資都在轉向,既然無法憑一己之力完成對各個垂直賽道的深耕,投資或并購便無可厚非。
比如在人工智能賽道上,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的活躍度,甚至已經超過了傳統的投資機構,尤愛B輪以后的中期項目。如此一來,巨頭投資電子簽名賽道并不值得意外。
獨立還是投靠?
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yè)互聯網,巨頭們的策略一開始就是商業(yè)需求驅動的,投資、收購或者直接復制市場上的成功案例,盡可能避免漫無目的的布局和不必要的失敗。
留給創(chuàng)業(yè)者的選擇并不寬裕,背靠大樹或者獨立做大。電子簽名也是如此,有人接受巨頭投資,也有人謀求獨立發(fā)展。
按道理說,創(chuàng)業(yè)本就是一場淘汰率極高的危險游戲,一個接一個暗礁,稍有不慎都可能Game Over,搭上巨頭的大船等同于多了一份保險。但在電子簽名市場,卻不急于下結論。
有別于企業(yè)級市場寡頭并立的格局,電子簽名市場的馬太效應和贏者通吃已經在美國市場驗證:當第一名確立優(yōu)勢之后,其他競爭對手幾乎沒有可能完成彎道超越。
美國電子簽名市場排名前三的分別是DocuSign、AdobeSign和HelloSign,當DocuSign確立優(yōu)勢之后,就開始一騎絕塵,最后奠定了一家獨大的地位;第二名AdobeSign雖然背靠軟件巨頭Adobe,市場表現一直不溫不火;第三名HelloSign無奈在今年年初以2.3億美元估值賣身Dropbox。
原因在于,電子簽約是一種雙向或多向行為,假如上下游合作伙伴都在使用A平臺,客戶就不可能成為B平臺的用戶。DocuSign的上位正是抓住了T-Mobile、Salesforce、Morgan Stanley(摩根史丹利)以及Bank of America(美國銀行)等頭部客戶,然后憑借出色的產品能力和服務能力迅速跑馬圈地。
電子簽名賽道的領頭羊一旦編織了龐大的頭部客戶網絡,后來者就難以撬動。
中國的電子簽名賽道中,上上簽的打法和DocuSign最為相似,一開始就瞄準了優(yōu)質大客戶的積累,包括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匯豐銀行、聯想、鏈家、我愛我家、肯德基、光明乳業(yè)、永輝超市、菜鳥物流、沃爾沃、美團、知乎等等,拿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也就不難理解其他電子簽名玩家選擇站隊的無奈,畢竟巨頭手里有創(chuàng)業(yè)者望之不及的資源,有著龐大的生態(tài)鏈和超強的聚集吸附能力。接受巨頭投資,還有生存的希望;不接受,可能直接出局滑向深淵。
To B的游戲規(guī)則
相比于追求財務回報的機構投資人,巨頭們的心思縝密了許多,項目回報往往不是思考的重點,如何通過外部投資做大自身的籌碼才是核心。
騰訊、阿里的加入,勢必會讓電子簽名市場變得更加復雜。
有了巨頭的加持,會在某些階段起到關鍵作用。除了巨頭自身的資源之外,還可以借著巨頭的背書和生態(tài)鏈,拿到更多的訂單,進一步抬高估值。這大概也是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樂于吸納巨頭資金的原因,搭上巨頭的順風車,遠比自己苦苦經營有安全感。
也可能只是看起來很美,至少在To B的游戲規(guī)則里,站隊的同時也暴露了兩個風險點:
一是技術和服務的中立性。
電子簽名的特質是偏技術化、偏底層,加上行業(yè)本身對安全性的苛求,如何在技術和服務的中立性上自圓其說,成為電子簽名玩家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要知道,國外和數據中心相關的業(yè)務都在強調中立性,以打消合作伙伴的數據安全顧慮。
2017年,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未能與阿里達成合作,正是憂于未來可能存在的競爭關系。在中國市場上,銀行、政企等頭部客戶們,上云時也很少和擁有龐大金融、數據生態(tài)的互聯網巨頭合作,數據安全和競爭關系難辭其咎。
站在中立的立場上看,電子簽名玩家之間的關系開始微妙起來。站隊騰訊的注定要失去阿里系客戶,同樣站隊阿里的也很難拿到騰訊系的訂單,其他客戶在選擇電子簽名服務時也要慎重考慮其中的競爭關系。反倒凸顯了不站隊的自主性,比如以中立的角色牽手巨頭打造開放生態(tài)、制定相關標準,正是當前電子簽名行業(yè)最大的痛點。
二是在巨頭生態(tài)體系中的定位。
創(chuàng)業(yè)者和巨頭的關系里,從來都沒有“平等”一詞,往往是巨頭占據絕對的主導權,創(chuàng)業(yè)公司成為巨頭戰(zhàn)略布局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或一顆棋子,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成為巨頭的機會?;乜茨切┱娟牭某壀毥谦F們,大多成了巨頭的一個業(yè)務分支,逐漸失去了獨立發(fā)展的權利。
此外還要考慮創(chuàng)業(yè)項目對于巨頭的價值,如果僅僅只是財務上的投資,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競爭形態(tài)。人工智能領域的出門問問就是典型的例子,曾因被谷歌投資而聲名鵲起,但也只是拿到了一些不那么核心的權限,盡管谷歌是世界上最強大的AI公司之一,出門問問則始終要進行獨立的技術研發(fā),并沒有享受到谷歌的技術紅利。
要么被巨頭鎖定,要么被巨頭“遺棄”,并非故事中的那般美好。
創(chuàng)業(yè)也是一種取舍的過程,可以不計較一時的得失,但千萬不能失去關鍵時刻的優(yōu)勢。
寫在最后
巨頭很強大,但不應該被神化。
前車之鑒表明,如果抱緊互聯網巨頭的大腿就可以高枕無憂,共享單車的結局就不會那么殘酷,ofo也不會中途失速。
像電子簽名這樣的垂直賽道,極短的時間里得到兩大互聯網巨頭的青睞,也是行業(yè)加速騰飛的信號。但對于置身其中的玩家而言,追求短期利益,還是長期價值,還是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折疊屏2024的新東西、好東西、舊東西
- “客服來電”懷疑有詐?抖音上線“驗證助手”幫助用戶防范詐騙
- 葉國富觀點很精彩,奈何名創(chuàng)優(yōu)品說得好聽、做得難看?
- 算力荒緩解,自主化智算還有必要嗎?
- 波司登千元鵝絨褲僅3克鵝絨,警惕被“國貨品牌”割韭菜
- 中國電車進入10萬級時代,2025年決生死,但日本車先頂不住了
- 谷歌成為手機市場的殺手,國產手機或被迫擁護國產操作系統
- 董明珠與小米的二次戰(zhàn)爭
- 芯片不賣中國,美芯無處賣了,本來不要的市場偷偷地賣,后悔莫及
- 僅售999元 月底開售 閃極打響AI眼鏡量產發(fā)令槍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