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消息,盡管采取了多項措施推動年底銷售,特斯拉在2024年第四季度交付量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但其年度汽車銷量仍遭遇十多年來的首次下滑。
特斯拉于周四宣布,去年共售出179萬輛汽車,這一數據不僅略低于2023年的銷量,也未達到分析師的平均預期。受此影響,特斯拉周四股價下跌6%。
(相關閱讀:2024年12月特斯拉中國銷量達8.3萬輛,環(huán)比增長12.8%,全年銷量超65.7萬輛,同比增長8.8%,雙雙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的熱潮以及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與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間的密切關系推高了特斯拉的股價。然而,最新銷量和交付數據提醒人們,電動汽車制造商仍面臨諸多現實挑戰(zhàn)。
當前,消費者需求疲軟正對電動車銷售造成壓力,而特朗普削減電動車激勵措施的計劃可能進一步惡化這一局面。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特斯拉第四季度交付495,570輛汽車,低于市場分析師預期的512,277輛。為實現全年銷量的“小幅”增長目標,該公司需要在第四季度交付近51.5萬輛汽車。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丹·利維(Dan Levy)在一份客戶報告中寫道,雖然這些數據未改變整體趨勢,但它們進一步凸顯了特斯拉在2025年依賴現有車型增長的困難,以及對尚未明確的“2.5代車型”寄予的厚望。
2024年對特斯拉而言充滿挑戰(zhàn),公司經歷了柏林工廠的縱火事件、物流運輸問題以及整個電動車行業(yè)的銷售放緩等難題。此外,特斯拉曾在4月裁員超過10%,其中包括銷售部門員工。公司還向投資者表示,其電動車需求正處于兩個主要增長周期之間的低谷期。
盡管如此,特斯拉在2024年10月仍預計全年交付量將實現溫和增長。為此,公司在年底推出了多項購車優(yōu)惠計劃,包括融資、充電及租賃服務的促銷。
2025年展望
在特斯拉上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向投資者表示,他預計2025年特斯拉的銷量將增長20%至30%。這一預測基于公司計劃在上半年推出一款更經濟實惠的車型,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持續(xù)進步。然而,關于新車型的具體設計和售價,特斯拉尚未披露更多信息。
市場對特斯拉能否實現這一增長目標仍存疑慮,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可能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背景下。這位當選總統長期批評拜登時期的電動車政策和相關稅收優(yōu)惠。馬斯克此前曾表示,這種政策調整短期內可能會對特斯拉帶來不利影響,但對其競爭對手的打擊更為嚴重。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預計將放寬對自動駕駛汽車的聯邦監(jiān)管,這可能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業(yè)務提供助力。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是2024年共和黨的重要捐贈者之一,并已成為特朗普核心顧問團隊的成員。
與此同時,中國電動車制造商比亞迪(BYD)去年售出了425萬輛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進一步縮小了與特斯拉作為全球最大電動車生產商之間的差距。
在2024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共交付了471,930輛Model 3和Model Y車型。此外,其“其他車型”類別(包括但不限于Model X、Model S和電動皮卡Cybertruck等)的交付量達到23,640輛。特斯拉指出,美國和中國仍是其全球最大的兩個市場。
本周,特斯拉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因一場致命事故成為輿論焦點。一輛Cybertruck在拉斯維加斯特朗普酒店外發(fā)生爆炸,導致司機死亡,多人受傷。目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正在調查此事件,并試圖確認是否與數小時前發(fā)生在新奧爾良的一起襲擊事件有關。那場襲擊事件已造成至少15人死亡。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澄清,特斯拉的調查表明,這次爆炸是由皮卡車廂內的物品引發(fā)的,“與車輛本身無關”。
特斯拉還公布了其2024年能源業(yè)務的年度業(yè)績,全年能源產品部署量達到31.4吉瓦時,其中第四季度為11吉瓦時。這一數字表明,公司去年前9個月的能源產品部署量已超過2023年全年的14.7吉瓦時。(小?。?/p>
- 深耕智能汽車技術!華為旗下引望智能申請“5D蟹行”“華爾茲掉頭”商標
- 通用汽車旗下Cruise大幅裁員50%,戰(zhàn)略重心轉向個人自動駕駛汽車
- 比亞迪擊敗豐田和寶馬,成為2024年新加坡最暢銷汽車品牌
- 首屆王朝盛典舉行:華夏風韻與未來科技并行,品牌文化與科技完美對話
- 2025首屆王朝盛典舉行:定義國潮美學,悅享朝粉盛宴
- 比亞迪盛世旗艦漢L唐L全新設計正式揭幕,龍顏美學全面進化
- 日本2024年EV銷量:比亞迪超越豐田,同比大增54%
- 京西集團第四代MagneRide?磁流變懸架國產,磁流變元年啟航
- 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首次突破1200萬輛,連續(xù)十年居全球第一
- 煥新Model Y上線,國內車企何以應對?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