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塵封的歷史,解開神秘的面紗,了解千年文化的記憶,博物館是個好去處。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從保護文化多樣性看,要用多元語言的交流,保護傳承方言,守住人類精神文化的家園。
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訊飛輸入法聯(lián)合蘇州博物館發(fā)起“倷阿會講蘇州閑話”(你會說蘇州話么)的活動,號召大眾用姑蘇軟語傳承千年文化。屆時,訊飛輸入法將在國際博物館日,通過“我AI說方言” 微信小程序上線“用姑蘇軟語傳承千年文化”活動,用戶不僅可以聆聽由方言專家朗讀的純正蘇州話示范,還可以嘗試跟讀用方言傳承文物的古老歷史,參與方言庫的創(chuàng)建。活動得到了科大訊飛(蘇州)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大學說蘇哉協(xié)會及蘇州方言專家學者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
其實,呼吁方言的保護和傳承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如何讓方言在煙火氣息更濃的同時豐富文化內涵為大眾理解和接受,一直是業(yè)界關注的重點。就拿蘇州話來說,作為吳語的代表方言之一,蘇州話在歷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素有“吳儂軟語”之美稱,是蘇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表現(xiàn)形式,展示出地方曲藝、風土人情等諸多方面。
作為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最能體現(xiàn)蘇州文化的藏館,也是蘇州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中心,館藏文物達18234件/套,尤以歷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書畫、工藝品見長,包攬了眾多‘吳地遺珍’。從鎮(zhèn)館之寶的‘秘色瓷蓮花碗’到元末的云紋‘銀鏡架’再到清代的‘白玉羲之愛鵝山子’。作為吳地文化的見證人和傳承者,蘇州博物館對于保存和推廣吳方言也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也是我們和蘇州博物館合作的目的,通過訊飛輸入法的‘我AI說方言’ 微信小程序,方言專家用純正蘇州話將這些藏品跨越千年的故事娓娓道來,既讓大眾了解了館藏文物,感受蘇州文化的獨特魅力,又以趣味的方式動員母語者和年輕人關注和參與方言保護,融合“文物”與“方言”各自的特色,傳承華夏大地悠久璀璨的文明,” 談到此次合作,科大訊飛消費者輸入法業(yè)務部總經理程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也是訊飛輸入法“方言保護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智能語音技術推進方言保護:一方面,訊飛輸入法內置蘇州話、上海話等23種方言語音輸入,方便用戶隨時隨地使用方言;另一方面,訊飛輸入法推出 “我AI說方言”小程序,以趣味性活動方式動員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參與方言保護,構建方言庫,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xiàn)方言的永久留存。自2017年10月發(fā)起以來,已有800萬人參與到“方言保護計劃中”中來,累計上傳超過110萬條方言語音內容,實現(xiàn)了23種方言語音識別和11種方言語音合成的技術研發(fā)和應用。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訊飛輸入法與蘇州博物館聯(lián)動,將蘇州方言與館藏文物相結合,是“方言保護計劃”推動蘇州方言傳承與保護的全新嘗試,希望通過社會各界的參與,形成方言保護的合力,用人工智能技術留下多彩鄉(xiāng)音。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