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I11人因交互新成果 方寸之間感受藝術張力

2020年9月11日,華為開發(fā)者大會來到第二天,EMUI 11 UX設計發(fā)布會隆重登場,詳細對外界展示了EMUI 11此次在UX設計上的煥新升級,包括在視覺、操作、交互三大方面。

華為消費者業(yè)務軟件部副總裁毛玉敏表示:“一個好的產品設計,應該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EMUI 11基于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帶來三個因人而“Yi”——即感受藝術,點亮生活,讓藝術設計因人而藝;通過人因研究用科學量化用戶體驗,讓用戶感到真正的舒適流暢,讓科學因人而宜;通過理解用戶,發(fā)現(xiàn)其高頻剛需需求,幫助用戶提升交互和操作效率,讓科學因人而易。

EMUI11人因交互新成果 方寸之間感受藝術張力

掌心方寸之間,感受藝術張力

藝術設計的三大核心要素是形狀、色彩與空間,因此EMUI 11在AOD熄屏顯示設計上充分考慮了這三要素,并通過更多更豐富的藝術選擇,給用戶提供了更自由的DIY AOD體驗,這其中就包括現(xiàn)代藝術AOD和個性化AOD。此外EMUI 11還擁有多種風格的藝術高定主題,讓用戶體驗到藝術多樣性的魅力。

EMUI11人因交互新成果 方寸之間感受藝術張力

在現(xiàn)代藝術AOD中,EMUI 11提供了別具一格的蒙德里安風格,紅、黃、藍三種顏色與簡約條線的組合,帶來了頗具“新造型主義”的藝術氣息。并且EMUI 11還可以讓用戶基于蒙德里安風格進行充分的自定義創(chuàng)作,其提供了多種色彩與幾何形狀可選,并且借助AI自定義取色技術,通過攝像頭可提取用戶衣服、鞋子、包包等服飾的色彩,打造出自己獨有的藝術AOD。

EMUI11人因交互新成果 方寸之間感受藝術張力

在個性化AOD中,EMUI 11還引入街頭藝術,推出了彰顯自我風格的個性化AOD,比如街頭涂鴉風格。此外用戶還可以將有趣的圖片或GIF動圖加入AOD中,讓AOD增添幾分有趣的靈魂。亦或是將古詩詞、流行語、座右銘加入AOD中,通過文字的魅力,讓AOD跟隨不同心情而肆意變幻。

在藝術高定主題中,EMUI 11提供了諸如梵高代表作《星空》的經典主題,還有數(shù)碼與真實世界結合的超現(xiàn)實主題,也有采用計算機生成技術而來的仿生藝術主題,如此多選,相信總有一款波動你的心弦。

EMUI11人因交互新成果 方寸之間感受藝術張力

人因與科技邂逅,讓操作自然合一

人因研究之所以是一門科學,在于它需要從不同的維度,洞察人心細微之處,去探索體驗背后的真諦。比如在影視作品中,技藝高超的導演都會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技巧,來淡化剪輯點,因此EMUI 11在動效設計上,就借鑒了這一點,帶來“一鏡到底”的轉場動效。通過對前后兩個界面共享的內容或區(qū)域,來編排過渡效果,保持視覺焦點的連續(xù)性,從而帶來更流暢的視覺一致性,并且根據(jù)人因團隊實驗測試結果來看,確實提升用戶的視覺搜索效率。

EMUI11人因交互新成果 方寸之間感受藝術張力

EMUI 11將一鏡到底的流暢動效與交互進行了無縫融合,運用在了手勢導航側滑返回動效、通知卡片轉場動效、日歷流暢切換動效以及多任務左右滑動動效等諸多環(huán)節(jié)。以全局手勢導航為例,每種手勢在華為實驗室環(huán)境下收集了2500次以上的真實用戶操作,并對側邊與底部啟動熱區(qū)進行了調整,讓系統(tǒng)能夠精準識別用戶手勢的意圖,令操作交互也擁有一鏡到底的暢快感。

EMUI11人因交互新成果 方寸之間感受藝術張力

EMUI 11還結合人因研究結果,將聲音與振動融為一體,帶來律動鈴音功能。華為人因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以響鈴發(fā)聲時間節(jié)點為分界線,振動出現(xiàn)在響鈴前46ms或者響鈴后23ms,用戶才會感到鈴聲與振動是完美同步的。因此EMUI 11為來電、消息與鬧鐘三種鈴聲場景定制了專屬振動,實現(xiàn)了聲振協(xié)同的美妙體驗。

智慧多窗,革新交互,效率為先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有需要“分心”的時刻:打游戲時突然需要回復信息、寫郵件時又要查一項資料等等。在這些時刻,“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就成了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此次EMUI 11就帶來了更為全面的智慧多窗體驗,可以說是解決“分心時刻”的利器。其新增了懸浮球功能,當用戶打開多個懸浮窗口后,可以將這些懸浮窗口縮小并常駐于屏幕兩側的懸浮球中,再次點擊懸浮球,即可快速選擇并還原懸浮窗口,真正做到了切換方便、查看迅速。比如你可以一邊打開文檔查看報價信息,然后快速切換至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交互效率顯而易見。

EMUI 11此次在視覺、操作、交互上均帶來了煥新的提升,可以看出華為EMUI愈發(fā)變得成熟,不斷為用戶打造更為舒適、更為簡單、更為美好的生活。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