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為給廣大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體驗,騰訊乘車碼在沈陽地鐵上線試運行啦!以后,沈陽市民乘坐地鐵時,無需排隊買票、攜帶實體卡或零錢,沈陽地鐵全線所有閘機均支持乘客通過微信“乘車碼”小程序一鍵享受移動支付刷碼乘車。
這也意味著在微信刷碼乘地鐵成為沈陽市民出行新選擇的同時,騰訊乘車碼以多元化支付方式助力沈陽智慧交通建設。
(沈陽地鐵上線騰訊乘車碼)
沈陽市民李女士使用騰訊乘車碼刷碼進站后,表示道:“用手機刷碼坐地鐵,進站時非常方便,既不用翻找地鐵卡,還節(jié)省了不少排隊等待的時間。”
據悉,乘車碼的開通和使用方法很簡單,沈陽市民首次使用騰訊乘車碼,可以通過微信搜索“乘車碼”小程序,按步驟就能開通“沈陽地鐵乘車碼”。乘坐地鐵時,打開微信點擊“我—卡包—會員卡”調取乘車碼,對準地鐵進站口的閘機,即可刷碼乘車。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乘車碼憑借0.2秒極速驗證技術,讓市民可以快速刷碼乘車,隨用隨走;在網絡不穩(wěn)定、余額不足的情況下,市民也能夠“先乘車,后付費”,出行體驗變得更加順暢。而且騰訊乘車碼實現(xiàn)無接觸的支付方式,可以避免人與人的接觸。在后疫情時期,讓市民出行會更加安全、安心。
另據了解,除了刷碼乘車,沈陽市民外出時還可以通過乘車碼小程序查詢實時公交。在小程序首頁,會實時顯示附近公交站點、途徑公交車,以及公交車距離、到站時間等信息。也可以點擊乘車碼首頁下方的“實時公交”,進入實時公交頁面查詢更詳細的信息,進行路線規(guī)劃等。
沈陽作為東北地區(qū)重要城市之一,更是國家振興東北經濟戰(zhàn)略的前沿重鎮(zhèn)。一直以來,沈陽地鐵科技有限公司都致力于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建設“智慧出行”,大力推進軌道交通多元化乘車服務,通過智能化、電子化帶給市民更好的軌道交通出行體驗。而騰訊則發(fā)揮在大數據、移動支付等多方面優(yōu)勢,此次騰訊重磅聯(lián)手沈陽地鐵科技有限公司,在所有地鐵線路上線乘車碼,以乘車碼為連接器,讓科技產品深入走進人們的出行生活,不僅可以使沈陽市民及游客切實感受到智慧出行建設的成果,還能有效提升公共交通運營效率,以科技之力助力東北地區(qū)智慧交通建設,改善東北城市民生服務體驗。
目前,騰訊乘車碼已在全國150多座城市落地,用戶超過1.5億,覆蓋公交、BRT、地鐵、索道等多種公共交通出行場景。未來,騰訊將持續(xù)在智慧交通領域發(fā)力,依靠技術和生態(tài)方面的優(yōu)勢,不斷推動沈陽智慧交通數字化升級,并且加速乘車碼在全國落地,助力提升廣大市民出行體驗。
【相關問答】
1、乘車碼是什么?
答:乘車碼是一種可以用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二維碼。用戶開通沈陽地鐵乘車碼后,只需打開微信小程序,在車站閘機處掃描二維碼后即可乘坐沈陽地鐵,享受更加便捷的出行體驗。
2、如何開通“沈陽地鐵乘車碼”?
答:(1)進入微信,點擊“發(fā)現(xiàn)”,點擊小程序,搜索“乘車碼”進入,按提示即可開通;
(2)進入微信,搜索“騰訊乘車碼”公眾號,點擊下方“刷碼乘車”進入,按提示即可開通;
3、如何使用“沈陽地鐵乘車碼”乘車?
答:打開微信、下拉聊天框,點擊“乘車碼”,獲取“沈陽地鐵乘車碼”,將二維碼靠近地鐵的刷碼設備即可進行刷碼。
4、是否可以連續(xù)刷碼過閘?
答:乘客使用乘車碼進出閘,實行“一人一碼、一進一出”的使用規(guī)則,乘車碼僅限本人使用,進、出閘時都需要在刷碼設備上進行刷碼確認。
5.使用乘車碼入閘后,遇到手機沒電或故障如何處理?
答:乘客已用乘車碼刷碼入閘后,如遇到手機沒電或故障的情況,出站時請及時前往車站客服中心處理,向工作人員提供手機號碼,核實信息后工作人員將協(xié)助處理。
6、乘車碼如何扣費?
答:騰訊乘車碼采用“先乘車、后扣費”模式,行程完成后通過已簽約的免密支付方式自動扣費。
7、免密支付賬戶余額不足怎么辦?
答:余額不足時,微信會先幫乘客墊付,下次補交欠款后就可繼續(xù)乘車。
8、如何修改自動扣費優(yōu)先支付方式?
答:點擊微信底部的“我”-“錢包”,點擊右上角,“支付管理”-“自動扣費”更改扣費方式。
9、車費未付清情況如何解決?
答:可以進入乘車碼首頁,點擊“查看詳情”完成支付,或是前往“個人中心”-“乘車記錄”-“待支付訂單”,完成支付。
10、乘車碼的安全性如何?
答:乘車碼動態(tài)刷新,采用多重加密防偽技術,可以有效防止偽造、盜用,有效保障資金安全。
11、如何聯(lián)系客服?
答:(1)打開乘車碼點擊“個人中心”——“常見問題”——“咨詢客服”提交問題。
(2)撥打電話“95017”,按“1”進入微信支付業(yè)務,按照語音提示進入“人工服務”,電話服務時間:早9點--晚10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