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消息(蔣均牧)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帶來新的需求,亟需通過“IPv6+”創(chuàng)新打造新一代高質量網絡底座,推進IPv6規(guī)模部署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2021中國IPv6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會上表示。
數字化發(fā)展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共識,我國亦將之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ldquo;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單列篇章闡述“加快數字化發(fā)展,建設數字中國”,“數字化”作為關鍵詞在全文出現了25次。
鄔賀銓指出,數字中國包含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和數字生態(tài)等方面,對IP網絡提出了更高的承載要求,包括支持萬物互聯、海量聯接、生產上云、云網融合、智能運維、安全可信等,需要網絡在六個維度持續(xù)提升。
一是廣聯接,從過去的多跳入云簡化為一跳入云;二是超寬,從100GE以太網升級至400GE以太網;三是確定性,盡量減少單跳抖動,壓縮到10微秒級;四是低時延,從盡力而為控制到30微秒內;五是自動化,故障恢復從原先的天級縮短至分鐘級;六是安全,威脅遏制從原先的天級縮短至分鐘級。
這些能力提升有賴于“IPv6+”創(chuàng)新。比如通過APN6來實現應用感知,支持廣聯接、低時延;利用FlexE來做到資源隔離、帶寬保障,支持確定性、低時延;基于SRv6來實現路徑編排、一跳入云,支持低時延、自動化,融入400GE以太網來構建超寬無阻塞互聯的底座,支持超寬和廣聯接。
按規(guī)劃,“IPv6+”創(chuàng)新將分三步走。第一階段是“IPv6+ 1.0”,主要解決網絡可編程的問題;第二階段是“IPv6+ 2.0”,主要通過切片和隨流檢測技術解決用戶體驗的問題;第三階段是“IPv6+ 3.0”,最終實現應用驅動網絡。
“IPv6+將作為一個引擎,賦能IPv6發(fā)展,助力數字中國揚帆遠航。”鄔賀銓還談到,在標準組織IETF中,中國軍團貢獻了80%以上的“IPv6+”標準草案;規(guī)模應用上,國內已部署有“IPv6+”34個商用局點,數量全球領先;生態(tài)方面,我國亦有40多個產業(yè)組織、企業(yè)、研究機構加入了“IPv6+”相關工作。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