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手機用戶的實名登記比例已達93%,包括虛擬運營商在內的電信企業(yè)通過多重措施進行手機實名制的落實,相信電話用戶全部完成實名登記已指日可待。
就在虛擬運營商遭遇信任危機、“170/171”一度被稱為“詐騙號段”后不久,工信部緊急下發(fā)文件確保電話實名制徹底落實。同時,工信部要求存在違規(guī)的企業(yè)在1個月內自查、自糾,對前期未實名登記、虛假登記的電話號碼必須完成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等工作,否則將被強制停機。如今,為期1個月的整改期已過,虛擬運營商能否迎來手機實名制落實轉折點呢?
《反恐怖主義法》助電話實名制落地
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隨著2015年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的開展逐步規(guī)范,新入網用戶基本實現實名登記,但仍存在網絡渠道實名登記不嚴、轉售企業(yè)違規(guī)現象突出、未實名老用戶補登記進展緩慢等問題。當前,一些不法分子千方百計利用各類未實名登記或虛假登記的電話“黑卡”進行通聯,開展暴力恐怖活動,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
對此,工信部聯合公安部建立了涉違法犯罪電話號碼快速通報關停機制,對公安機關通報的涉案號碼在第一時間組織電信企業(yè)(含移動通信轉售企業(yè))進行關停。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底,工信部已組織電信企業(yè)對14萬余個涉及通訊信息詐騙等行為的電話號碼給予快速關停處理。其中基礎電信企業(yè)號碼85189個,移動通信轉售企業(yè)號碼60202個。從被關停號碼在企業(yè)總用戶的占比來看,移動通信轉售企業(yè)的號碼比例遠高于基礎運營商,堪稱“電信犯罪重災區(qū)”。
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反恐怖主義法》,其中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電信、互聯網、金融、住宿、長途客運、機動車租賃等業(yè)務經營者、服務提供者,應當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對身份不明或者拒絕身份查驗的,不得提供服務。”《反恐怖主義法》進一步強化了實名制要求,其中“對身份不明或者拒絕身份查驗的用戶,電信企業(yè)不得提供服務”的規(guī)定為電信企業(yè)強制用戶配合做好實名登記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然而,關于為何以落實《反恐怖主義法》的高度要求電信企業(yè)強化實名制,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規(guī)劃所電信行業(yè)研究部主任許立東認為:“上升到落實《反恐怖主義法》高度,表明了政府主管部門重拳整治實名制問題的決心,電信企業(yè)(含虛擬運營商)一定要高度重視并采取實際行動落實相關要求,否則可能會吃苦頭?!?/p>
未來轉售業(yè)務市場將逐步規(guī)范
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手機用戶的實名登記比例已達93%。工信部網安局副巡視員隋靜表示:“電話實名制在2013年推出以來,電信企業(yè)基本是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在全面推進,如今三大基礎電信運營企業(yè)在新用戶入網時基本可以做到實名登記,同時經過3年時間的努力,完成了約3億老用戶的實名補登記,目前還剩大約1億老用戶未實名登記。新政出臺,正是為了加快推進實名制的普及?!?/p>
然而,虛擬運營商企業(yè)由于缺乏電信運營經驗,為了吸引新用戶推出了大量低資費產品,加之前期多數企業(yè)不夠重視手機實名登記工作,由此也使得詐騙分子盯上了虛擬運營商,滋生了“黑卡”亂象。隋靜認為:“基礎電信運營企業(yè)監(jiān)管加強后,不想實名登記的用戶在基礎電信運營企業(yè)買卡困難,所以犯罪分子會去其他(監(jiān)管)相對薄弱的地方買卡,剛入場的虛擬運營商很容易被利用。此外,虛擬運營商發(fā)展初期急于拓展用戶,也給這些犯罪分子提供了一些便利條件?!?/p>
從監(jiān)管部門密集下發(fā)文件可以看出,手機實名制的落實已經成為企業(yè)正常運營業(yè)務的底線。目前,包括虛擬運營商在內的電信企業(yè)通過多重措施進行手機實名制的落實,相信電話用戶全部完成實名登記已指日可待,未來的電信市場也將逐步規(guī)范。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2024年運營商集采盤點:夯實5G基礎建設,全力推進智能化進程
- 構建四大能力優(yōu)勢:中國聯通5G專網產品體系4.0正式發(fā)布
- 我國5G用戶數突破10億大關
- Avanci:搭建智能網聯汽車專利橋梁 推動許可流程便捷高效
- 江蘇聯通普纜集采:3家中標,G.652D光纖最低17.7元/芯公里
- 將“耐用”刻進骨子里!OPPO A5 Pro發(fā)布,1999起售
- Counterpoint:59%的受訪者計劃在一年內升級到Gen AI智能手機
- 最高獎項!中國移動,憑啥?
- 將“耐用”刻進骨子里!OPPO A5 Pro發(fā)布,1999起售
- 構建強大的室內數字基礎設施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