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咱倆撞技術了”:從Turbo到手機規(guī)則的裂變時刻

9月,跟莊稼一樣可以收獲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手機。

比如9月6號晚上,vivo發(fā)布了新一代旗艦機vivo X23。假如我們在社交媒體上找出這款手機的消息,并且把其中比例頗高的“鹿晗好帥”肉眼屏蔽掉,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單詞:Turbo。

Vivo X23搭載了最新的“vivo Dual Turbo雙渦輪加速引擎”技術。根據(jù)目前資料顯示,這個技術修改了安卓系統(tǒng)底層代碼,使系統(tǒng)達到智能資源分配。目的是用來解決原生安卓卡頓、掉幀等問題。

于是問題來了,這個技術實在太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此前榮耀發(fā)布的“很嚇人的技術”GPU Turbo,以及后來榮耀Note10搭載的雙Turbo解決方案。雖然在技術實質上二者相差很大,但一般消費者可能很難分清。

畢竟都是Turbo嘛。其實吧,無論是榮耀還是vivo,Turbo這個詞本身就是個“技術聯(lián)想式”單詞,畢竟哪家廠商都不可能真在你手機里裝個渦輪增壓。畢竟讓你給手機加汽油也不太現(xiàn)實對不對。

那么vivo連單詞都“很致敬”地選了一模一樣的,榮耀應該很開心,賣英語辭典的可能不太爽……

這件事背后真正耐咀嚼的地方在于,以前手機行業(yè)的基本套路是“撞臉”。事實上,一個星期前,小米還剛在微博上跟榮耀magic 2說“對不起,咱們又撞臉了”……

曾幾何時,撞臉撞參數(shù)是一種“優(yōu)良傳統(tǒng)”,而當時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品牌普遍選擇向小米看齊。小米出什么大家撞什么。而今天,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撞技術”的苗頭,而“撞”的對象也從小米變成了榮耀。

雖然我們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更多各種Turbo,但應該可以肯定的是:手機廠商對于產品競爭的規(guī)則理解,已經悄然發(fā)生了變化。

從拼參數(shù)、拼外觀,到拼技術、拼解決方案,一場裂變已經襲來。

比撞臉還是強一點,畢竟消費者和美工都獲益了

首先表個態(tài)吧,個人對于“撞技術”這種事,支持度絕對是大于沒事就“撞臉”的。

雖然“撞技術”現(xiàn)象跟撞臉一樣,有一些讓人不知道說什么好的感覺。但總體而言是個好的趨勢,在手機市場高度同質化的氛圍里,獨有技術進步本身是難得的。而且無論是引領新技術,還是隨后向新技術“致敬一下”,亦或想法設法彎道超車,最后得益的還是消費者,活躍的是手機市場的整體多樣化。

技術這東西不像外觀,不是說撞上就撞上了。研發(fā)周期擺在那里,技術積累也各自不同,最多只能是蹭個熱點,套個名字。核心技術依舊是沒有辦法模仿的。這在客觀上也增加了手機市場的差異化氛圍,讓消費者可以相對準確地認識到不同手機的差異化體驗與功能。

手機廠商最怕的紅海競爭,消費者最怕的選擇困難癥。當大家把矛頭放在技術解決方案上的時候,彼此的困境就勢必得到緩解。

當然,最大的獲益者,其實手機廠商的美工。之前的“撞臉”時代,經常套路是競品流出新產品之后,美工熬夜火線PS,趕緊出個概念圖,然后供應商火線開模下廠。不說別的,這至少對美工同學們的健康損失是極大的!

工作已經很辛苦了,還是讓同學們少熬夜吧。

混淆與危險性:消費者可能不知道到底撞了什么

但是撞技術這件事,反向可能在于,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他們不會去了解復雜的技術路徑,也沒有耐心去對比不同技術背后到底將帶給自己怎樣的體驗。雖然我們無法判斷廠商是否在追求這樣的效果,但在客觀上“撞技術”現(xiàn)象,還是有可能帶給行業(yè)某種層面的混淆。

比如我們會發(fā)現(xiàn),vivo的Dual Turbo是一種軟件協(xié)議上的技術解決方案,主要目標還是解決原生安卓的卡頓問題。這種技術很多手機廠商都在做,只是沒有叫做Turbo。

而榮耀的GPU Turbo,本質上是軟硬協(xié)同體系上的修改,方法是通過調用通道的算法改進,增強硬件使用效率。主要目標也是提升GPU使用率,改善游戲和影像的質量。

那么會不會有消費者在線下店一看介紹,哦,這個Turbo。嗯?這個也Turbo?那隨便來一個唄?

這種情形,可能是榮耀和vivo都不愿意看到的。

事實上,手機品牌已經走向了技術迭代的快車道。以榮耀為例,AI技術、Turbo加速技術、材質上的極光玻璃等技術,包括接下來Magic 2很可能進一步釋放的技術,都在讓消費者直面更多的新體驗新功能。這種趨勢下,一旦“撞”或者說“致敬”開始頻繁,可能引發(fā)的混亂還是讓人擔憂的。

規(guī)則的裂變:“撞技術”背后是手機市場驅動力開始轉移

但不管怎么說,撞技術這事已經在國內手機市場中開始了。根據(jù)我們此前的經驗,既然開始了它就很難停下來。任何現(xiàn)象都不是孤立的,撞技術背后的隱性因素,在于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將產品競爭力轉移到其他方向。技術在越來越重,圍繞技術的品牌焦慮也開始呈現(xiàn)在市場面前。

手機市場的游戲規(guī)則,從拼參數(shù)拼外觀,變成了拼獨創(chuàng)技術。背后的核心訴求是對產品高端化的追求。

在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開始接近飽和的情況下,海量低端機把利潤攤薄后,正在帶給廠商巨大的渠道壓力。那么高端化將是市場良性增長的唯一選擇。

但在供應鏈透明的情況下,高端化并不那么容易。你有全面屏,大家馬上就都有了,金立去年一場發(fā)布會8款全面屏產品,結局大家都看到了。這最終意味著,留給產品高端化的通道已經不多。而新技術,尤其AI等軟件技術,就成了產品高端化、差異化的最佳沃土——同時也成了競品間高度敏感的區(qū)域。

開始“撞技術”,當然是因為技術在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對技術的焦慮也開始浮現(xiàn)。畢竟打技術牌,是一個“結硬寨,打呆仗”的過程。研發(fā)投入、人才積累和正確的技術戰(zhàn)略,是未來產品競爭力的最有效“渦輪增壓”。而從目前行業(yè)來看,榮耀已經有了持續(xù)“渦輪增壓”的勢能,從后蓋極光紋理設計,到AI芯片的AI能力,到嚇人的技術turbo,再到榮耀magic2的滑蓋式全面屏設計,不僅自己給自己加速,同時也驅動著行業(yè)加速。

撞不如創(chuàng),可能是接下來這場戰(zhàn)爭中最樸素的真理。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wǎng)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9-07
“對不起,咱倆撞技術了”:從Turbo到手機規(guī)則的裂變時刻
原標題:“對不起,咱倆撞技術了”:從Turbo到手機規(guī)則的裂變時刻9月,跟莊稼一樣可以收獲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手機。比如9月6號晚上,vivo發(fā)布了新一代旗艦機vivoX23。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