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合資品牌“收割”新能源市場

近段時期,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可謂大事頻出,整個行業(yè)可謂神經緊繃。

繼5月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合資項目落地后,上周,特斯拉即將在華成立合資公司進行國產的消息也甚囂塵上,外資品牌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在所難免,在激發(fā)市場活力的同時,也引起自主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的擔憂。

擔憂合資品牌“收割”新能源市場

6月26日,在北汽新能源旗下新款電動車EU400的發(fā)布會上,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總經理張勇表示,北汽新能源最大的對手并非近年來新進入的造車企業(yè),而是外資品牌,并且希望政府能夠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此觀點也引來部分自主品牌車企的共鳴。

不過,業(yè)內有分析指出,外資品牌這只“狼”一定會來,企業(yè)自主新能源汽車企業(yè)應在技術積累和品牌塑造上做好準備,而不是一味尋求政策保護。

自主車企需要“扶上馬送一程”

近年來,在政策扶持下,國內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產品數(shù)量和質量都在迅速提升,其中北汽新能源、知豆、眾泰、比亞迪等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迅速攀升,奇瑞、吉利、榮威、長城等品牌的新能源車型也先后上市,走在了合資品牌前面。

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在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自主品牌幾乎占據(jù)100%份額。

以北汽新能源為例,作為國內較早進駐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企業(yè),北汽新能源憑借重點布局北京這類限行限號市場獲得先機,逐漸成為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領先企業(yè),車型續(xù)航里程也從100多公里逐漸提升到300~400公里。

6月26日,北汽新能源旗下旗艦車型EU400在北京上市。官方信息顯示,EU400在60km/h等速的條件下,續(xù)航可達到460km,綜合工況下續(xù)航里程達360公里,補貼后售價15.8萬元。

但如今隨著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合資項目審批通過,特斯拉將在華投產的消息發(fā)酵,國內自主品牌新能源企業(yè)也愈發(fā)緊張和焦慮起來。

張勇表示,2019~2020年,外資品牌新能源車大批入市,可能會“收割”自主品牌多年來培育市場的成果;畢竟,前幾年自主品牌剛開始推廣新能源汽車時,由于消費者接受度低、配套設施很少,市場開拓很艱苦。

張勇進一步表示,未來如果市場完全開放,國產品牌可能還需要政府“扶上馬送一程”,能夠再多給點支持。

對此,一位新能源汽車業(yè)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暫時還掙不到錢,國家花了大量的資金培育市場和產業(yè)鏈,不應輕易讓外資來摘果實。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lián)盟發(fā)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充電設施保有量只有2.12萬個,2014年為2.3萬個,到2016年增加至14.1萬個,今年預計增加至30萬個。而這些配套設施的建設都與各級政府的支持分不開。

此外,對于新能源汽車也有財政部門的??顚m椫С帧R员逼履茉碋U400車型為例,該車定價22.49萬元,補貼后價格15.89萬元,這一款車型的國家與地方的雙重補貼就達到6.6萬元。

目前尚無能力參與市場化競爭

那么,造成自主新能源車企的緊張的深層次原因何在?自主新能源車企除了呼吁政策“保護”外,是否還有其他應對措施?

上述新能源汽車業(yè)內人士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保護還是必要的,現(xiàn)在自主品牌在資金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沒有能力進行完全的市場化競爭。

事實上,就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目前的發(fā)展來,雖然發(fā)展很快、進步很大,但仍存在明顯的短板。

仍以北汽新能源為例。今年前5個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達2萬輛,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一,但記者查閱北汽新能源銷量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其銷量主力為售價4.98萬元(北京參考價)的低端車型EC180。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席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5月,國內純電動乘用車銷量中A00級占比高達55%,A0級15%,A級35%,B級純電動車銷量占比不足1%。國內電動車依然以低端為主。

此外,基于去年5萬多輛的銷量基礎,今年北汽新能源定下了17萬輛的目標,但是截至5月,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12%。

對此,張勇表示,今年的17萬輛目標極具挑戰(zhàn)性,預計下半年會發(fā)力,“北汽新能源的銷售主要在下半年,甚至四季度銷量可占全年銷量的一半”。

業(yè)內有分析就指出,外資品牌既然已經采取行動,開始布局新能源產品,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一定會逐漸放開,雖然會有產業(yè)政策支持,但“狼”一定會來,企業(yè)在技術積累和品牌塑造上應該做好準備,而不是完全靠政策保護。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6-29
擔憂合資品牌“收割”新能源市場
繼5月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合資項目落地后,上周,特斯拉即將在華成立合資公司進行國產的消息也甚囂塵上,外資品牌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在所難免,在激發(fā)市場活力的同時,也引起自主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的擔憂。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