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春節(jié)期間,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開著小汽車走親戚拜年,小汽車正日益成為不少農村家庭特別是農村新婚家庭的標配??梢?,農村蘊藏著汽車消費的巨大潛力。
就在春節(jié)前不久,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工信部、財政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fā)《進一步優(yōu)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wěn)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提出要“多措并舉促進汽車消費,更好滿足居民出行需要”。其中,第三條“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農村居民報廢三輪汽車,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或者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給予適當補貼,帶動農村汽車消費”,被很多人理解為“汽車下鄉(xiāng)”政策重啟,引發(fā)了廣泛關注。
前些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務院在《汽車行業(yè)調整振興規(guī)劃》曾推出一項惠農政策: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購買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以及將三輪汽車或低速貨車報廢換購輕型載貨車的,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那次“汽車下鄉(xiāng)”政策實施后,成效明顯。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微型車市場增長100萬輛,當年我國汽車銷量實現了46.15%爆發(fā)式增長,并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隨后該政策延長實施一年,當年微型車增長了50萬輛,車市的整體銷量增幅依舊高達32.37%。
不過,最近這次“汽車下鄉(xiāng)”政策發(fā)布后,不少人對其作用表示擔憂。有人認為,10年前我國汽車保有量為0.76億輛,年汽車銷量僅為938.05萬輛,還有相當大的增長空間。如今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4億輛,年銷量已達2808.1萬輛,“汽車下鄉(xiāng)”的環(huán)境已發(fā)生了巨變,單純沿襲此前的政策思路,效果可能會有限。這樣的擔憂并非毫無道理。不過,筆者認為,理解和推動此次“汽車下鄉(xiāng)”需要更新思維。
首先,我國農村居民汽車消費潛力具有較大縱深。盡管經過10多年的快速普及,我國部分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汽車千人保有量已較高,但在農村地區(qū),這一數字仍然偏低。從需求層面看,由于農村人口分布分散,公共交通不發(fā)達,農民對汽車的剛性需求更強。近年來,隨著鄉(xiāng)村振興和村村通公路政策的實施,農村居民收入生活水平提高,農村道路條件得到較大提升,農村汽車消費正在進入爆發(fā)增長的門檻。而且,農村里沒有停車位的限制,沒有“上牌”的難題,都有利于農村汽車消費加速普及。
其次,此次“汽車下鄉(xiāng)”在鼓勵增量的同時更強調升級。2009年《汽車產業(yè)調整和振興規(guī)劃》中的舉措,更多是刺激“以舊換新”市場,單純做大增量,而此次十部委的《實施方案》并沒有量化具體措施,而是從鼓勵汽車跨區(qū)域流通,盤活存量供給,鼓勵農村汽車消費升級等多維度,致力激活農村和欠發(fā)達地區(qū)的汽車消費,將引導汽車產業(yè)轉型升級與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更好地結合起來。事實上,隨著農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開始講究汽車品質,農村汽車消費也早已不再是“四個輪子加沙發(fā)”時代。這也將倒逼車企供應更好的產品,有助于產業(yè)優(yōu)勝劣汰。
最后,要營造好農村汽車消費環(huán)境。汽車是人類工業(yè)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承載著城鄉(xiāng)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但有消費需求和有消費能力是兩個不同概念。由于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我國大部分農村居民無論是收入,還是享受的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和保障水平,都與城市居民有一定差距。而且,鄉(xiāng)村不同區(qū)域、不同個體的消費能力亦有差異。為此,需要進一步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占比,在增強其汽車消費能力的同時,提高農村基礎公共服務和保障水平,解除其消費的后顧之憂。
(責編:肖蒙蒙)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長安汽車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億競速低空經濟
- 日媒稱本田和日產將開始進行合并談判,應對電動車競爭
- 比亞迪海豹獲評2024-2025日本年度風云車“十大最佳車型”獎 中國品牌首次
- 11月我國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1.1%和11.7% 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45.6%
- 一定紅開啟電混越野新時代 最強泛越野坦克500 Hi4-Z預售價37.98萬元
- 蘿卜快跑宣布獲批香港首個自動駕駛牌照
- 鴻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預計售價100-150萬開啟預訂
- 華為與江淮強強聯手,尊界S800在華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時代旗艦亮相華為Mate品牌盛典,鴻蒙智行“四界”陣容齊聚
- 智界新S7驚艷登場,售價22.98萬元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