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寶馬第七代3系車型合資版本在天津上市,作為行業(yè)內重度關注的車型,這次只上市了325車型,顯然沒能給大多數在車市“寒冬”中持幣待購的人們更多驚喜,至于為什么?那肯定是作為銷量擔當的320車型和高性能產品330沒有露面。不過發(fā)布會也提前告知了這兩個車型上市的時間,2020年。所以新浪汽車判斷,新3系真正開始起量的時間是在明年320車型上市后。
先發(fā)制人的換代
第七代寶馬3系趕在奧迪A4與奔馳C級換代之前推出,足以顯示寶馬高層看待與奧迪和奔馳的競爭中,需要先發(fā)制人。根據外媒消息,第九代奧迪A4的中期改款將在2019年第三季度亮相,搭48V弱混。這與現款奔馳C260的動力搭配相一致,可以想象第七代寶馬3系320或許會跟上風潮。奔馳的新C及改款還不到半年,所以在此時間關口,第七代寶馬的垂直換代至關重要。
六代3系已進入暮年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在德系豪華三強中,第六代寶馬3系車型在換代前已步入產品暮年,從銷量情況看,作為銷量擔當的320車型5月銷量僅為3925輛;同比下降66.6%;1-5月累計銷量58203輛;同比增長2.5%。
而奧迪A4與奔馳C級在5月銷量中,呈現上升趨勢,一汽奧迪A4方面,1.4T、1.8T、2.0T三款中,2.0T為主要銷量,5月共賣出12410輛,同比增長23.7%;1.4T車型單月銷量呈現三位數。1-5月2.0T車型共計銷量為52237輛,同比下降19%;1-5月A4整體銷量為67234輛,同比0%增幅。
北京奔馳C級方面,在三個排量5月銷量中(1.5T、1.6T、2.0T),C260(標/長軸)賣出11234輛,C180(標/長軸)賣出2445輛,C260(標/長軸)為C級的銷量擔當,1-5月累計銷量為54176輛,由于C260車型在今年上市,暫無同期對比數據。
從5月和累計銷量可以看到,代號為F90的第六代寶馬3系在渠道端已經出現了暮年乏力的癥狀,銷量擔當車型320標/長軸在消庫存的同時,呈現意向消費者轉向奔馳及奧迪同級別車型的選購表現。
抄底六代盼七代折扣
在新浪汽車走訪寶馬經銷商的過程中,對于七代3系,銷售普遍都報以守株待兔加觀望320上市后的市場反饋心態(tài)為主。多數銷售會主動推薦庫存的六代320車型,由于優(yōu)惠力度大,價格下探至邁騰、凱美瑞次頂配車型價格,訂購六代車型進行低價抄底的消費者居多。
另外,在走訪寶馬4S店渠道端的同時,新浪汽車感受到第七代寶馬3系在渠道端的營銷行為還沒有完全展開,在走進第七代3系展車的20分鐘內,并沒有銷售人員前來接待,冷眼看,這與BBA三品牌熱銷程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在車市大盤連續(xù)第五次下滑時,BBA三品牌在今年1~5月,寶馬在華累計銷量288506輛,同比增長15.9%;奔馳為287639輛,同比增長1.6%。1-5月奧迪在華銷量出現同比下降1.9%的情況,但并非轎車產品拖累,而是Q3、Q5車型出現的大幅度的銷量下滑導致。
從BBA銷量數據看,中國消費升級是由于豪華品牌的價格下探和終端優(yōu)惠力度增多時所發(fā)生的。這樣就導致三個品牌在周末甚至工作日的客流也保持較大流動性,而新產品上市之初,暫沒有優(yōu)惠是肯定的。不過新浪汽車還是詢問了七代寶馬3系何時出現優(yōu)惠的問題。銷售經理認為3系一般出現的優(yōu)惠節(jié)點將在上市后半年、一年后。相比較F90的320車型全系的優(yōu)惠幅度,不能想象第七代寶馬3系到達優(yōu)惠折扣時間點,將帶來很大的銷量增量。
在七代上市之時,新浪汽車就曾采訪過寶馬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高樂先生關于折扣率的問題,他認為折扣是根據競爭與市場需求來決定的,作為一款新產品,在上市后的一段時間內,從經銷商獲取的反饋是決定折扣高低的一個標準。他認為第七代寶馬3系在這個時間內會保持非常低的折扣水平。
本土化改變突出
七代寶馬3系的產品力與現款C級和A4L相比,配置上突出了數字化,比如iD7.0人機交互系統(tǒng)、后排座椅的舒適度等一些針對中國消費者喜歡的配置。而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乘坐空間,它是A4L、C級長軸距三款車型中,最長的,達到了2961mm,奔馳E級長軸距版也僅僅比它多了18mm,劍指中大型豪華轎車,可以說是七代3系最大的亮點。
結語:從核心競爭力上看,第七代寶馬3系的主要競爭對象依然是奔馳C級。不過新浪汽車卻認為,倘若明年上市的320車型的售價下沉到30萬以內起步價,那么寶馬3系真正在攪動大眾與日系品牌維護很久的中級車市場。雅閣、天籟、凱美瑞的頂配車型將承受很大的銷售壓力。
(責編:李碩)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