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暗訪||揭開“欠薪、停產”背后的國能真相

  今年5月,北京國能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能電池”)被曝因資金問題即將倒閉、破產清算。為此,國能電池專門發(fā)布澄清公告,表示經營正常。隨后在7月22日,國能電池承認欠薪,在公告中稱12億元應收賬款尚未收回,導致拖欠員工薪資。

  像是點燃了一根引線,國能電池更多的資金困境問題被陸續(xù)曝出。近50名員工聯(lián)合申請勞動仲裁、多地售后維修中斷、員工討薪未果欲跳樓、供應商拉條幅堵門。。。。。。凡此種種無不刺激著輿論的神經,也刺激著整個動力電池行業(yè)。

  深陷困境的國能電池停擺了嗎?8月的北京,一場大雨過后,帶著這樣的疑問,《中國汽車報》記者實地探訪了國能電池北京總部。

?工廠停工 人員冷清

  北京西南郊區(qū)的房山城關街道,一排排工業(yè)廠區(qū)林立,國能電池坐落其中。昔日赫然矗立的“國能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yè)標牌已被遮擋得嚴嚴實實,依稀能看到“國”字的小半邊。大門口保衛(wèi)處,伸縮門上的兩行“歡迎光臨國能電池”的小字在開合中迎接稀疏往來的員工,提醒《中國汽車報》記者我們到達了目的地。

  “從去年開始(國能電池)就把牌子包起來了,不太清楚原因?!币晃灰呀涬x職的國能電池工程師李建州(化名)對記者說,“今年以來,斷斷續(xù)續(xù)有供應商來討要欠款,也在門口拉過橫幅,但是沒什么用,(現(xiàn)在)就和好多員工一樣,開始走法律程序了。”

  雖然往來人員不多,但國能電池北京總部的保安數量卻有增無減,不僅在大門口伸縮門附近有保安盤查來往車輛,門外大路旁也有保安在走來走去,看得出來國能電池目前相當警惕。

  不少拿著資料前來辦理離職手續(xù)的員工在門口進出。“從今年2月左右,(公司)就開始拖欠薪水,員工跳樓要錢等情況屬實?!敝T多員工給予了記者肯定的回答?!?月25日到6月25日的薪水一直都欠,一月到現(xiàn)在欠薪已近半年?!庇袉T工介紹說。

  走進工廠內部,車間外墻是依舊顯眼的安全生產宣傳標語,與緊閉的車間大門對比鮮明。據國能電池員工介紹,在2018年底,北京工廠就已經停工,主要生產基地遷往河南。

  電芯工廠牌子上的字出現(xiàn)了部分脫落,但現(xiàn)在已經無人關心。

  北京工廠是國能電池的主要基地,最初規(guī)劃的產能包括3億Ah電芯和5億AhPACK。

  7月19日,國能電池對外發(fā)布公告稱,因生產經營戰(zhàn)略調整,經研究決定將相關部門工作地點進行調整,北京僅保留總部職能,公司將統(tǒng)一調配安排員工的工作地點,對于想留守北京的員工須報董事長批準,否則將按最低工資標準執(zhí)行。

  上述員工董師傅(與音頻人士一致)透露,北京國能總部早在2018年底已經停產,目前僅保留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等職能部門不足百人,其余員工除離職外,還有人選擇到河南工廠任職。

  “不愿意走怎么辦?”

  “那就主動離職唄。”

  零星往來的人員中,除辦理離職手續(xù)的員工外,記者偶遇兩位準備前往河南生產基地的年輕員工。他們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大多數不愿離開的本地人都離職了,我們是去河南工廠看看情況再說”。

?資金緊張 欠薪結算延遲

  工廠院內,設備雜物無序擺放,一副冷清景象

  正值工作時間,辦公樓前臺卻無人值守,整座辦公樓空空蕩蕩,人員稀少。

  “國能沒錢了,拿不出錢來。”一位正在辦理離職手續(xù)的國能電池員工,寥寥數語直指國能電池核心困境——資金鏈緊張。

  7月22日,國能電池在給出官方回應解釋資金困境時給出的解決辦法是“7月31日解決部分經濟補償金,8月31日結清全部拖欠工資?!?/p>

  李建州表示,對于工資拖欠問題,部分員工采取了通過法律途徑來爭取利益,“有一批技術人員去房山區(qū)勞動人事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其中有些人拿到了賠償?!?/p>

  還有一部分人沒有這么幸運。一位正準備辦理離職的國能員工告訴記者, 國能此前承諾的調解日期也從之前的7月31日拿到工資,延遲到了9月20日。

  ?產品質量問題是根源

  數據顯示,2017年,國能在電池行業(yè)裝機量排名第5位,在純電動客車與物流車市場占有率第2名。2018年,國能電池裝機量達0.82Gwh,躋身國內電池廠商前十。

  曾經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yè)的佼佼者之一,緣何走到今天這種境地?根據《中國汽車報》記者的走訪了解,資金鏈斷裂只是表象,產品問題是國能“倒下”的根源。

  “2017年和2018年算是國能的巔峰吧,項目多,訂單多,員工每天加班到夜里1-2點很正常。”李建州證實了當時國能電池的迅速擴張。迅速擴張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笆酆髥栴}太多,再加上補貼退坡,整車廠不愿意把沒到手的錢分給國能?!崩罱ㄖ菡f。

  前國能員工王路遙(化名)對記者表示,2017年、2018年左右,國能電池大批量接項目。當時,研發(fā)人員數量不足,為了按期交貨,公司大批招人,其中存在部分人員技能不足或不熟悉電池生產過程的情況。部分產品的出貨標準因而被放寬,產品質量大幅下滑,從而售后問題爆發(fā)。客戶因售后問題,與國能中斷合作,后續(xù)貨款也停止了支付。“產品質量問題不僅使得有些項目的應收款很難收回,而且大量的項目質押或取消,前期買入的物料零件呆滯,導致資金鏈無法運轉?!蓖趼愤b說。

  資金鏈斷裂之下,不僅工人薪水斷發(fā),售后也出現(xiàn)了難以為繼的現(xiàn)象。某專用車企業(yè)曾經是國能電池的重要客戶之一,其采購部負責人張楊(化名)對記者表示:“2017年左右,我們公司采購了一些國能電池,但從2018年開始,國能的售后就開始跟不上了。在那之后,我們就沒有再用國能的電池了?!?/p>

  李建州表示,國能電池的產品主要在電芯能量密度、容量和產品的生產一致性上存在問題。比如,能量密度沒有大的突破,整體pack達到國家補貼標準相對困難。此外,在pack過程的人工裝配環(huán)節(jié),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人熟練度問題,這也是售后問題頻發(fā)的原因之一。

  ?轉型不力 研發(fā)滯后

  據了解,國能有北京、鄭州、襄陽、重慶、海寧、南昌、新余、龍巖等多個生產基地,其主要產品是磷酸鐵鋰電池,雖然國能在2018年時試圖向三元鋰電池領域進軍,但一直未能量產配套。

  分析師吳輝對記者表示,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是國能電池面臨的最大問題。鐵鋰電池的優(yōu)勢在于價格便宜,國能電池的產品以磷酸鐵鋰軟包電池為主,但價格上相比方形鐵鋰電池沒有優(yōu)勢。特別是國能快速擴張導致攤子鋪的太大,生產基地很多,也很耗費資金。

  “雖然此前國能電池進入了行業(yè)前十,但是頭部的幾家電池企業(yè)市場份額很大,(國能電池)從裝機量上很難支撐盈利?!眳禽x表示,如此多的生產基地可能并非基于企業(yè)發(fā)展,更多是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資需求與企業(yè)達成的合作。同時,技術路線問題導致了國能雖然在商用車占據了一席之地,但始終未能進入主流乘用車企業(yè)的配套體系。

  新能源行業(yè)資深人士劉曉澤(化名)指出,此前,新能源市場還屬于政策市場,在政策推動下,大量電池企業(yè)涌現(xiàn),產能規(guī)劃和建設相當激進。在2015年左右,我國動力電池廠家數量猛增且總體產能遠超市場需求。

  “整體產能過剩,但車規(guī)級的優(yōu)質產品卻很少,導致很多達不到車企標準、售后問題多的電池產品流入市場。特別是補貼退坡后,行業(yè)迎來洗牌期,許多電池廠家的現(xiàn)金流就出現(xiàn)了問題?!眲詽烧f。

  “補貼退坡對國能影響很大?!蓖趼愤b表示,起初,國家政策相對寬松,公司達標產品的質量也很不錯。補貼新政出臺后,公司研發(fā)速度跟不上導致產品未能達到補貼要求,訂單量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研發(fā)的新電芯在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強行量產,導致出現(xiàn)了產品品質問題。

  “夾心餅干”與“三角債”是目前動力電池廠家面臨的嚴峻現(xiàn)狀。

  新能源汽車獨立研究員曹廣平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從產品技術層面上看,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瓶頸還未取得大幅突破,此時又趕上政策上的補貼退坡,壓力從車企傳導到包括動力電池企業(yè)在內的上下游全產業(yè)鏈。在這種形勢下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yè),一部分是技術水平較好而能夠繼續(xù)融資的公司,另一部分是產品品質和公司運營比較均衡、沒有出現(xiàn)大紕漏的公司。而國能電池,應該說在這兩方面都“稍顯不足”。

  煊赫一時的國能電池衰敗至此,而動力電池行業(yè)的洗牌還在加劇。

(本文來自于蓋世汽車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8-15
總部暗訪||揭開“欠薪、停產”背后的國能真相
此前,新能源市場還屬于政策市場,在政策推動下,大量電池企業(yè)涌現(xiàn),產能規(guī)劃和建設相當激進。在2015年左右,我國動力電池廠家數量猛增且總體產能遠超市場需求。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