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擁“助貸”,機構如何“夾縫生存”?

金融科技公司中助貸模式已經成為主流。從時間線上來看,不論是已經上市的趣店、拍拍貸、品鈦、信而富,還是市場新貴同盾、百融,或者正在試圖轉型網貸與現金貸公司,助貸都是一個利潤空間尚可、轉型成本較低、監(jiān)管層默許的方向。

業(yè)內尚沒有對助貸機構有明確的定義,在業(yè)內普遍的助貸模式中,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幫助銀行機構、持牌的消費金融機構以及小貸公司放貸。其中,助貸機構根據自身實力,可以提供導流、部分風控、定價、貸后等除了資金以外的其他環(huán)節(jié),由持牌機構提供資金并進行最后一道信審(有的合作中,金融機構只提供資金)。

這一模式雖然填補了一部分市場的空白,然而這么一個小金融賽道已經有了多家上市公司,并不斷有新人擠進來。助貸賽道不易,不少公司都是迫于形勢而轉型,未來如果一家公司始終專注這條賽道,那么考驗其長遠盈利的最重要一點就是“綁定能力”:綁定優(yōu)質資產的能力。

助貸吸引金融機構的兩點:數據與流量

前幾年開始流行一個詞“場景為王”,其實強調的是客群優(yōu)、流量大、數據足的場景所帶來的大量優(yōu)質資產

螞蟻金服與京東數科憑借自建優(yōu)質場景,綁定大量優(yōu)質資產,在連接金融機構資金時十分搶手,多次通過發(fā)行ABS等方式獲得低成本資金。早期的趣店也是憑借阿里巴巴(第五大股東)的優(yōu)質資產發(fā)家,直至現在還可以通過滾雪球的方式獲得不少金融機構的高看。而第二梯隊的唯品會、攜程、美團等創(chuàng)造出的資產,則也通過與助貸機構連接到各金融機構。

之所以強調資產而非場景本身,是因為場景只是一個總體特性,并非具體資產決定因素。被推崇至極的旅游與電商場景,不乏濫竽充數者。被業(yè)內所不看好的醫(yī)美、教育等次級場景,也有優(yōu)質流量和數據頗豐的公司。這也可以在金融機構與助貸公司的合作中體現——金融機構往往會挑走某個電商(比如A)的資產,而不是電商類場景的其他資產。因為他們看中的不是電商場景,而是A平臺所綁定的的數據與流量,進而形成的優(yōu)質資產。

綁定優(yōu)質資產的能力決定了獲得資金青睞的能力

擁有多元穩(wěn)健的資金來源渠道,可以最大限度緩沖潛在的流動性風險。而資金青睞某家助貸機構,往往是看好其與優(yōu)質資產的綁定能力。

首先要確定的一點,科技能力不代表綁定能力。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已經成熟應用的金融科技行業(yè),助貸業(yè)務并不算是一個科技壁壘深厚的行業(yè)。助貸所涉及的導流、運營、風控、反欺詐、貸后等環(huán)節(jié),在不同公司中擁有相似的基本方法論,尤其在經驗豐富的老牌金融科技公司中,技術的差距已經不是核心競爭力。

助貸賽道是一個中間商的生意,他們既無法憑空產生資產,也不擁有大量資金,即便部分助貸機構擁有小貸牌照,但低得可憐的杠桿率也無法支持足夠的在貸余額。

尋找優(yōu)質資產導流給優(yōu)質資金成了必選之路。而能否長期綁定優(yōu)質資產,則是助貸機構吸引資金的核心能力。

排開巨頭體系內的助貸機構,助貸機構的努力方向有以下三類:

1. 為流量平臺搭建消費金融等功能。TO B的業(yè)務是粘性很高的業(yè)務,如果電商平臺在最初開發(fā)消費金融功能時,就由某助貸機構合作開發(fā),那么這樣的合作往往比較長久。比如品鈦與攜程、去哪兒等OTA平臺的長期合作關系。入場過晚,必定會吃虧。

2. 股權合作,將優(yōu)質流量收為己有。比如趣店早期,螞蟻金服為其貢獻了大量用戶和流量,即便后期不再有螞蟻金服的流量,基于這樣的好底,趣店也能通過滾雪球的方式拿到更好的議價資質,自建生態(tài),獲得了不少金融機構資金。

3. 自建場景,常見的場景有電商商城場景、汽車金融場景等等。比如樂信旗下的消費分期電商分期樂,為其產生的優(yōu)質消費類資產是其他助貸機構難以媲美的。

這三種模式中,吸引金融機構資金的競爭力遞增。

賽道長存,但需要進化更多功能

綜上所述,數據與流量即風控與導流,是金融機構目前與助貸機構的合作重點。然而隨著金融機構深度參與互聯網金融、開放銀行的布局、自建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打法等等,不少人都在憂慮,助貸機構是否有一天連“夾縫中生存”的賽道都會失去。

筆者看來這擔心有些多余。

首先,助貸并不是收入可觀的生意。助貸連接商業(yè)機構與金融機構,需要支付6%-12%的資金成本,不同場景擁有3%-10%左右的運營成本,還有很大一部分風險成本(壞賬與逾期),已經不屬于信貸行業(yè)中的好賽道,再加上“行規(guī)”:助貸機構往往兜底劣后,或者在服務期間為資金方繳10%以上的保證金,這部分成本讓助貸機構利潤攤得更薄。據業(yè)內人士稱,該公司不同場景利潤率僅在2%到10%左右,這還是不計算日常的行政成本在內毛估。

其次,銀行想要直接對接場景,其中需要大量的接口開發(fā)工作,直接對接不僅是對金融機構與商業(yè)場景雙方的技術能力與重復開發(fā)有挑戰(zhàn),也切斷了金融機構與場景之間的緩沖方。如果場景方出現數據泄露,其直連的所有金融機構都岌岌可危,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人擔心開放銀行導致隱私泄露的原因。

再次,與用戶體驗工作也對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很多業(yè)務并非銀行沒有能力做,只是銀行不適合或者擅長做。助貸公司的互聯網運營能力是凌駕于絕大多數金融機構之上的,能者當多勞。

在這條長久的賽道中,助貸機構并非手握優(yōu)質資產就可以躺著賺錢,也需要有自我進化的能力。

目前監(jiān)管趨嚴,金融機構核心風控環(huán)節(jié)外包、助貸機構幫助地方銀行跨區(qū)域經營都已經被制止。隨著金融科技越來越深入社會各場景,助貸機構利率仍然居高不下、貼近36%紅線的問題也需要得到改善,長久看來,助貸機構如何在“普”與“惠”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是一個難題。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1970-01-01
蜂擁“助貸”,機構如何“夾縫生存”?
監(jiān)管趨嚴,金融機構核心風控環(huán)節(jié)外包、助貸機構幫助地方銀行跨區(qū)域經營都已經被制止。隨著金融科技越來越深入社會各場景,助貸機構利率仍然居高不下、貼近36%紅線的問題也需要得到改善,助貸機構在“普”與“惠”之間尋求平衡是個難題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