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16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互聯網金融分論壇在京舉辦,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副總經理鄭浩劍在會上發(fā)布主題演講。
鄭浩劍表示,騰訊現在還沒想成立一個金服集團,因為他們感覺很多金融方向的東西還無法規(guī)劃。他透露,下一步騰訊將圍繞證券和保險方面搭建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來分享騰訊的金融技術。
對于大數據和征信方面,鄭浩劍表示,騰訊將從社交、支付數據和安全三個方面來構建自己的征信服務,“我們希望征信能夠做到的,能不能認識一個人是真實的,就算他穿著馬甲上來也可以看到他是真實的?!编嵑苿φf。
以下為演講原文:
在過去很多年當中,騰訊公司也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我今天分享的一些重點也是圍繞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把我們過去在這個過程當中積累的心得體會做一個分享。第二個方面,我們也想把騰訊公司過去在互聯網經驗方面的一些探索,我們的一些方法也想借助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看看我們這樣一個實踐對大家有一些什么啟發(fā),大家更多的想法是不是可以一起來激發(fā),能夠走向更好的未來。
談到移動金融,我們不得不說的是受益于另外一個大的發(fā)展,就是移動互聯網,互聯網其實在過去很多年一直在發(fā)展,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來的時候,我們感觸是非常非常深的,我記得很早的時候,其實當時剛剛在興起的時候,包括我們公司也是沒有感覺的,就覺得說移動互聯網只是互聯網一個自然的延伸,你不用PC的時候,不在電腦旁邊你可能拿起手機上網就行。后來我們發(fā)現事情遠遠沒有想得這么簡單,我記得當時非常膨脹的時候,我們的馬總一直提醒我們說你們不要覺得移動互聯網只是一個智能的延伸,當你們發(fā)現非常厲害的時候,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而我們再整個去對比,移動互聯網的今天我們看到并不是從美國這邊發(fā)展起來的,更多是歐洲,后來傳到我們大陸,我們第一次在移動互聯網這樣一個領域我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們并沒有落后,這個是一個難得的紅利機會。
到了今天,我們發(fā)現整個的普及其實已經非常非常大了,前面王秘書長講到了確實到現在我們出去不用帶錢包,就是帶著手機,真的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便利,用現金的機會越來越少。整個這樣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發(fā)現細分領域非常多,每個利用都給我們的用戶帶來很多的便利,這樣一個便利除了有很多技術方面的,比如說我們今天在線下用二維碼掃一掃,就直接可以去支付這些消費,我們還看到所謂的大數據創(chuàng)新,我們做到了一分鐘之內就可以借到一筆錢。
前面會議剛開始之前,我們在前面的小會議室也討論了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我們至少開始往融資難的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索,我們看看便利性方面是不是可以做到隨時想要借的時候,隨時就可以拿得到。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看到整個金融過去來說都是叫做很嚴肅的一個話題,到了我們今天去做創(chuàng)新的時候,通過紅包這樣一個方式,讓金融覺得還是有微笑的。
在去年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說了一句話:“能用紅包表達的,就不要用言語”,去年春節(jié)我們紅包超過了80億,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數字,也考驗了我們海量的處理能力,第一次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當看到了這樣一個豐富多彩的變化,背后有什么樣的顧慮呢?我們覺得挑戰(zhàn)是非常大的,前面的分享過程中,金融還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風險非常非常具有挑戰(zhàn)。確實無時不刻,很多不確定因素會出現。
騰訊過去很多年一直很謹慎,到了今天,我們沒有想成立一個大的金服集團,或者是多么宏偉的集團,為什么?因為很多金融的東西我們發(fā)現無法規(guī)劃,還是要通過不斷地探索實踐出來。到了今天,其實從一開始我們沒有想清楚,很多領域我們就沒有進去,包括P2P、包括眾籌,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不斷地去嘗試,看看到底互聯網可以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而不是去顛覆。
所以在整個的探索過程中,到目前為止,我們希望做到這樣一個想法,一個方面面向我們的合作伙伴ToB端,特別是我們過去18年的沉淀,到底有哪些方面可以總結沉淀出來,按照現在時髦的說法叫做金融技術,到底怎么樣降低我們同業(yè)和合作伙伴創(chuàng)新的門檻,如果是,我們去做這樣一個工作,至少對整個行業(yè)和社會來說是有意義、有價值的。第二個方面,我們希望圍繞著用戶端,到底是不是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努力,可以去幫助我們的用戶得到更好的、更匹配他的金融服務。所以圍繞著這樣一個目標方向,我們做了這四個方面的探索。
一個方面我們在移動支付領域,到目前我們每天有超過5億筆的支付的筆數,很多時候不是說移動支付,或者叫支付作為大數據的關鍵。
第二個方面我們也在積極探索,積累了很多這樣的數據,到底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幫助,所以我們也成立了騰訊征信去做這方面的探索。
第三個方面,這樣一個能力到底怎么樣分享、開放,用戶的隱私變得非常非常關鍵,如果今天我們對你們使用微信、QQ的數據進行銷售的話,我相信對大家每個人都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這樣一個情況一定是死路一條的,所以對我們來說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能力到底怎么樣去開放呢?所以我們做了第三步,希望通過做金融的創(chuàng)新,做應用平臺的方式,比如說我們推出了微粒貸,我們不希望通過自己的資金把它銷售出去,而是通過同業(yè)合作的方式,讓更多的機構通過這樣的平臺能夠找到一個更加好的、穩(wěn)健的平臺,把好的資金能夠通過這樣的平臺貸出去。
我們接下來希望重點進一步圍繞證券和保險方面,也是按照類似的思路去搭建這樣一個平臺,通過這樣的平臺把我們的金融技術分享出去。
第四個方面,我們希望更多地聯合做一些探索,從支付、大數據等等方面,看看還有什么樣更多創(chuàng)新的機會,所以這個是我們整體的到現在為止的一些布局和思考。
接下來快速講一下每個方面會是什么樣一個做法,比如說第一個方面,移動支付。當時在做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比較猶豫的,到底怎么走?后來我們發(fā)現每個人在手機上能下載很多很多的APP,但是我們真正去常用的其實是不多的,一般不會超過5個,下載APP會成為一個很重的門檻,我們一開始也在嘗試說是不是也推出一個騰訊支付的錢包,一個獨立的APP。
后來發(fā)現其實這個對用戶來說,應該是一個成本太高的事情,因為我們本身有微信、有QQ,如果再下載,那意味著已經占用用戶手機上三個APP了,我們覺得這條路不一定是靠譜。后來我們在自己內部做了一個“互聯網+”,我們把我們的支付能力+我們的社交平臺,一方面我們是推出了微信支付,另外一方面加了QQ,我們推出了QQ錢包,這樣一個做法和大家的認知和認可好像是不謀而合,我們叫做支付+互聯網,這是在騰訊內部做的這樣一個實踐與探索。到了今天為止,我們看起來發(fā)現感覺還是成功的,因為這兩個每天的支付筆數已經超過5億筆。
第二個方面,其實我們講到了我們的大數據、我們的征信,我們征信其實也是希望在B端降低金融創(chuàng)新的門檻,C端我們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金融服務給到用戶。比如說舉個例子,我們現在很多服務給不同的人,其實很多服務都是標準的,必然過程中出現有些用戶他的信用各方面好一點,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好,但是我們現在并沒有一些差異化的東西鼓勵到很多用戶保持他好的信用,比如說我們的額度現在感覺是不同的信用是有差異化的,但是我們的費率并沒有做到特別好的方式去做一些差異化。所以這里有很大的空間,對我們這邊來說,我們主要是圍繞著幾個方面去做我們領域的構建。
一個方面是社交,社交數據是我們這邊的一個重點,但是社交這個數據用起來是非常挑戰(zhàn)的,你不可能隨便去使用,這里用戶的隱私又是在我們面前非常非常關鍵要思考的問題。
第二個就是支付數據,每一筆的支付數據,到今天每天產生大量的支付交易,這些交易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看到用戶的一些穩(wěn)定的消費的水平,通過穩(wěn)定的消費水平,是可以進一步去洞察到他的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這樣的話去思考匹配的金融服務,其實是有一些依據的參考。
第三個是安全,安全也是我們很重視的,比如說你們用QQ、用微信,這樣穩(wěn)健的背后我們有一個社交安全,同時我們做了11年支付,到了今天,每一筆支付數據總體來說并沒有出現一些嚴重的風險,所以過程當中在支付的安全、風控方面我們也進行了激勵。結合各方面的安全,我們也是把它總結提煉出來,想看看作為金融上反欺詐能力的參考和借鑒。第四個方面是我們的實名,我們通過多個實名認證的方式,去構建出我們的實名認證。
總結來說,我們希望征信能夠做到的,能不能認識一個人是真實的,就算他穿著馬甲上來也可以看到他是真實的。第二個方面這個有沒有風險?風險方面,前面說到了道德風險,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也有體會,我們當時在做微粒貸的時候,發(fā)現有些人就是不還款、極少,我們發(fā)現特別特別幾個,一個月還款就是不還,他就想看看能拿我怎么辦?后來我們有很多人告訴他說,是不是你不了解我們的服務?當他知道我們的平臺對他是比較了解的時候,他很快就還款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這樣一個能力到位的話,這樣一個探索會變得非常有意義。
我們的重點是在社交方面,我們希望通過社交的能力、去中心化的形式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借鑒。我們覺得社交去中心化這些方面,我們也是希望能夠和全行業(yè)大家一起去探索這樣一個領域到底可以帶來什么樣的一些參考。
后面我就快速地過一下,基于這樣一個能力,我們做了很多的創(chuàng)新的探索,前面介紹了微證券、理財通、微粒貸等等,我們的理財產品我們的用戶數已經超過了7400萬,我們的資金在之前就超過了一千億。我們另外一個微粒貸,微粒貸到今天為止我們通過便利的方式,累計放貸也超過1200億,目前壞賬率是極低的,比很多傳統金融機構還低很多。
總結起來,我們希望把我們的支付能力,還有金融應用的創(chuàng)新,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探索和實踐,看看金融技術到底可以怎樣去做,可以怎樣去探索和分享。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看看在市場上面,大家一起來共同去探索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我們的未來應該怎么樣走,走得更好。
- 馬云現身支付寶20周年紀念日:AI將改變一切,但不意味著決定一切
- 萬事達卡推出反欺詐AI模型 金融科技擁抱生成式AI
- OpenAI創(chuàng)始人的世界幣懸了?高調收集虹膜數據引來歐洲監(jiān)管調查
- 華為孟晚舟最新演講:長風萬里鵬正舉,勇立潮頭智為先
- 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在上海開幕 攜手共建數智金融未來
- 移動支付發(fā)展超預期:2022年交易額1.3萬億美元 注冊賬戶16億
- 定位“敏捷的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品牌升級發(fā)布會上釋放了哪些信號?
- 分貝通商旅+費控+支付一體化戰(zhàn)略發(fā)布,一個平臺管理企業(yè)所有費用支出
- IMF經濟學家:加密資產背后的技術可以改善支付,增進公益
- 2022年加密貨幣“殺豬盤”涉案金額超20億美元 英國銀行業(yè)祭出限額措施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